《横吹曲辞。陇头(一曰陇头水)》
时间: 2025-01-10 23:1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头已断人不行,
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家处处格斗死,
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
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国养子孙,
今著毡裘学胡语。
谁能更使李轻车,
收取凉州属汉家。
白话文翻译
在陇头的道路已经断绝,无法通行,
胡人的骑兵夜间进入了凉州城。
汉人到处在拼死搏斗,
一朝之间,陇西的土地全都沦陷。
把我的边民驱赶到胡人中去,
让牛羊散放在禾黍田里觅食。
去年在中国还养着子孙,
现在却穿上了胡人的毡裘,学着他们的语言。
谁能够再使李轻车,
收回凉州,让它归属汉家呢?
注释
- 陇头:指陇山附近的地方,古时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 胡骑:指的是北方胡人(如突厥、匈奴等)的骑兵。
-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一带。
- 汉家:指汉民族或汉朝的政权。
- 李轻车:李广的轻车,李广是汉代著名的将领,常用于比喻出征的队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830),字希言,唐代诗人,出身于今河南省,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风清新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边塞风情和战争的痛苦,常以民生疾苦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国家边疆频繁遭受外族侵扰,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亡国之痛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陇头水》深刻地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诗中通过形象的描写,将边境战乱的惨状展现在读者面前。“陇头已断人不行”,开篇便点明了道路的中断,暗示着交通的封闭和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割裂。接着,胡骑夜入凉州城,展现了敌军的突袭,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之中。
当诗人描绘汉家百姓的挣扎时,使用了“处处格斗死”这句话,体现了战斗的惨烈与无情,生动地呈现出无数家庭在战乱中失去亲人的悲哀。诗中的“驱我边人胡中去”,表达了边民被迫离开故乡的苦楚,而“散放牛羊食禾黍”则揭示了战争给生活带来的破坏与失落。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则更是对战争后果的直接讽刺和无奈,曾经的汉人如今却沦为胡人的奴役,失去了自我和文化。最后一句“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不仅是对战争的绝望呼喊,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渺茫与希望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铿锵,勾画出一幅悲壮的历史画卷,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陇头已断人不行:道路中断,无法通过,暗示着战争造成的交通封闭与孤立。
- 胡骑夜入凉州城:敌军在夜间突袭凉州城,展现了战斗的突然性与残酷性。
- 汉家处处格斗死:汉人到处拼死抵抗,反映了战争的惨烈和无奈。
- 一朝尽没陇西地:一朝之间,陇西的土地沦陷,突显战争的迅速与毁灭性。
- 驱我边人胡中去:边民被迫驱赶,失去了故乡与家园。
- 散放牛羊食禾黍:牛羊散放在田间,暗示着战后的破坏与失落。
- 去年中国养子孙:去年在中国的子孙后代,表现了对往日安宁生活的怀念。
- 今著毡裘学胡语:如今却穿上胡人的衣服,学习他们的语言,反映了文化的丧失。
- 谁能更使李轻车:呼唤昔日将领李广的英勇,渴望重振汉家气势。
- 收取凉州属汉家:希望能收复凉州,让其回归汉家。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李轻车”比喻将领的出征,展现了对国家的期许与渴望。
- 反复:反复提及“汉家”,强调了汉民族对故土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反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乱,反映了汉民族在外敌侵袭下的苦难和无奈,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陇头:象征着边境的分裂与孤立。
- 胡骑:代表外敌的侵扰与威胁。
- 牛羊: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安宁与丰饶。
- 毡裘:象征着文化的侵蚀与身份的丧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胡骑夜入凉州城”暗示了什么? A. 和平的到来
B. 战争的突然性
C. 人们的欢庆 -
“去年中国养子孙”中的“养子孙”指的是什么? A. 汉人
B. 胡人
C. 外族人 -
诗中提到的“李轻车”是谁的象征? A. 汉朝的将领
B. 胡人的骑兵
C. 边民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登鹳雀楼》与《横吹曲辞·陇头水》同样描绘了边疆的壮丽与悲壮,但前者多了些许的豪情壮志,后者则更注重战争的苦痛与人道主义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