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泗水行
作者: 张籍 〔唐代〕
原文展示:
泗水流急石纂纂,
鲤鱼上下红尾短。
春冰销散日华满,
行舟往来浮桥断。
城边鱼市人早行,
水烟漠漠多棹声。
白话文翻译:
泗水流急,水面上石头错落不平,
鲤鱼在水中游动,尾巴短而鲜红。
春天的冰雪融化,阳光普照,
行舟来来往往,浮桥已经断裂。
城边的鱼市,人们早早就来赶集,
水面烟雾弥漫,划船的声音此起彼伏。
注释:
- 泗水:指泗水河,流域环境优美,是古代著名的水域。
- 急:形容水流迅速。
- 纂纂:形容石头的样子不一,错落有致。
- 鲤鱼:一种常见的淡水鱼,象征繁荣与富贵。
- 春冰:指春季融化的冰。
- 浮桥:浮在水面上的桥,便于水上交通。
- 水烟:水面上升起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棹声:划船时桨击水面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泗水”作为地名在古诗中常被提及,代表了一种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籍,字德润,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以言辞铿锵、风格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民俗生活,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经济繁荣、商业兴盛的时期,描绘了泗水边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活力与生机。
诗歌鉴赏:
《泗水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泗水的自然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诗的开头以“泗水流急石纂纂”引入,给人一种急促而活泼的感觉,水流的急促与石头的错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水域的丰富多彩。接着“鲤鱼上下红尾短”描绘了水中游动的鲤鱼,生动而形象,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后两句“春冰销散日华满,行舟往来浮桥断”则通过春天的冰雪融化和舟船的来往,营造出一种动感和时间的推移。浮桥的断裂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生活的变化与流动。
最后两句“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声”更是将视角转向人们的生活,早行的市民和水面上的棹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乡市场图景。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唐代水乡的繁荣与和谐,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泗水流急石纂纂:描绘泗水的流速快,水中的石头形状各异,展现水流的动态美。
- 鲤鱼上下红尾短:通过鲤鱼的游动,传达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春冰销散日华满:春天的到来,冰雪融化,阳光洒满大地,象征希望与新生。
- 行舟往来浮桥断:描绘行舟的繁忙与浮桥的断裂,暗示生活的变迁。
- 城边鱼市人早行:人们早早来到鱼市,表现出市场的繁忙与热闹。
- 水烟漠漠多棹声:水面上的雾气和橹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生动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烟漠漠”,用烟雾形容水面,增添了诗意。
- 拟人:鲤鱼的上下游动,赋予了生命的活力。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们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意象分析:
- 水:象征生命与流动,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鱼:象征繁荣与富贵,展现了自然的丰饶。
- 市场:人们的生活场景,代表着社会的活力与经济的繁荣。
- 浮桥: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亦可看作生活的脆弱与变化。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水流状态是?
- A. 缓慢
- B. 急促
- C. 平静
- 诗中提到的鱼是什么颜色的?
- A. 青色
- B. 红色
- C. 黑色
- 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人们的生活?
- A. 泗水流急石纂纂
- B. 城边鱼市人早行
- C. 春冰销散日华满
- 诗中描绘的水流状态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诗词对比:
- 张籍《泗水行》与柳宗元《江雪》对比: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泗水行》更侧重于人们的生活与市场的繁忙,而《江雪》则表现了孤独与冷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