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乐道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欢迎俛仰皆陈迹,
薄宦须臾即色空。
试忆昔年双桂会,
只如前日梦魂中。
白话文翻译:
欢迎你来,俯仰之间都是往日的痕迹;
短暂的官场生涯,瞬息之间就如同空色。
试想想当年双桂相会的情景,
就像前日的梦,依稀在心中浮现。
注释:
- 俛仰:俯视和仰视,指观察事物的角度。
- 薄宦:短暂的官场生活。
- 须臾: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 双桂会:指双桂树下的聚会,象征着美好的回忆和相聚的时刻。
- 梦魂:梦中所见的事物,指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著称。司马光在政治上倡导节俭,喜爱读书,常常以史为鉴,反映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过往官场生活的回忆与反思。诗中表达了对短暂官场生涯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呈乐道》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时,表达了对短暂官场生涯的深刻反思。开篇的“欢迎俛仰皆陈迹”,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仿佛在说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眼前都是记忆的痕迹。短暂的官场生活,像“须臾即色空”一般,转瞬即逝,留下的不过是一种淡淡的空虚感。
接着,诗人通过“试忆昔年双桂会”的描绘,唤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双桂”象征着美好与团聚,暗示着那段岁月的珍贵与难忘。然而,最后的“只如前日梦魂中”,则将这种怀念与梦境相联系,仿佛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俛仰”、“双桂”等词汇,形成了一种对比,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又流露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诗人在细腻的情感中,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欢迎俛仰皆陈迹”:无论低头抬头,眼前都是过去的痕迹,暗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 “薄宦须臾即色空”:短暂的官场生涯,转瞬即逝,感叹人生如梦,空虚无常。
- “试忆昔年双桂会”: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象征团聚与欢乐。
- “只如前日梦魂中”:最后如梦般的回忆,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俛仰”与“须臾”,形成了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官场生涯比作“色空”,突显了其短暂与虚幻。
- 象征:双桂象征美好回忆,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现出对短暂人生的感慨,强调珍惜当下的意义,流露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俛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不同视角。
- 双桂: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团聚的欢乐。
- 梦魂:代表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薄宦”指的是: A. 长期的官场生涯
B. 短暂的官场生活
C. 不务正业
D. 志向远大 -
“双桂会”象征的是: A. 离别与孤独
B. 美好的团聚
C. 官场的权谋
D. 追求名利 -
诗中提到的“须臾即色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许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C. 对官场的憧憬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对兄弟的思念,反映人生无常。
- 李白《将进酒》:对人生及时行乐的感悟,表达对人生短暂的理解。
诗词对比:
- 司马光与杜甫的诗作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司马光更侧重于官场生涯的回忆,而杜甫则强调家庭与兄弟之间的情感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