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下青田啄玉苗,泥沙病羽久萧条。谪仙不欲留尘世,依旧提携上碧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曾经在青田里啄食过美好的幼苗,如今却因泥沙而使羽毛受病,长久以来萧条不振。被贬谪的神仙不愿意停留在尘世,依旧想要携带着理想飞向高空的碧霄。
注释:
- 青田:指的是青色的稻田,象征丰收和美好。
- 啄玉苗:形容鸟类啄食美好的幼苗,暗示早期的美好时光。
- 泥沙:指的是污浊的环境,象征困境和沮丧。
- 病羽:鸟的羽毛因泥沙而受损,象征诗人身处逆境。
- 谪仙:被贬谪的神仙,喻指诗人或有才之士在世俗中的遭遇。
- 碧霄:指高空,象征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政治上倡导中正之道,文学上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言辞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被贬谪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诗人通过描写鸟的受伤与自己的困境相联系,反映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昌言谪官符离有病鹤折翼舟载以行及还修注始》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全诗以鸟的遭遇为引,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思考。开篇通过“青田啄玉苗”描绘了过去的美好与丰盈,暗示诗人曾经的辉煌。接下来的“泥沙病羽久萧条”,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如今的困境与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还在情感上引人深思。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其心中仍然怀有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力量。“谪仙不欲留尘世,依旧提携上碧霄”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声,表达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通过这种描绘,诗人不仅自我诉说了遭遇的痛苦,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与追求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下青田啄玉苗:诗人回忆过去,曾在美好的青田中啄食美好的幼苗,暗示着富足的生活和志向。
- 泥沙病羽久萧条:如今因环境恶劣而使羽毛受损,象征着现实的困扰和心灵的萧条。
- 谪仙不欲留尘世:被贬谪的神仙不愿留在尘世,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厌倦与逃避的愿望。
- 依旧提携上碧霄:尽管受困,仍向往高远的理想,表明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的受伤比作诗人自身的困境,生动形象。
- 拟人:以鸟的受损羽毛暗喻诗人的困境,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出一种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情感。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田:象征希望、丰收与美好过往。
- 玉苗:象征纯洁、美好与理想。
- 泥沙:象征困扰与逆境。
- 病羽:象征身心受损与沮丧。
- 碧霄:象征理想的高度与精神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田”象征什么? A. 贫困
B. 丰收
C. 灾难
D. 逃避 -
“泥沙病羽”中的“病羽”指代的是: A. 诗人的健康
B. 鸟的羽毛受损
C. 诗人的心情
D. 以上皆是 -
诗中的“谪仙”象征着: A. 现实中的官员
B. 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C. 被贬谪的文人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困境的无奈,但杜甫更注重现实困苦与家国情怀。
- 李白《将进酒》:传达的是豪放与对自由的渴望,尽管主题相似,但情感基调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