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峰突兀现青虚,
喜若羁人望故都。
神马已驰身尚远,却疑真有二文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孤独的山峰在青空中显得格外突兀,诗人感到如同一个被羁绊的人在遥望故乡的情景。虽然神骏的马已经奔驰而去,身影仍然遥远,但诗人却怀疑眼前的景象中真的存在着二位文殊菩萨。
注释
- 孤峰:指独立的山峰,象征孤独与高耸。
- 突兀:高耸而显得特别突出。
- 青虚:青色的天空,形容空旷广阔。
- 羁人:被束缚或限制的人,暗指思乡之情。
- 故都:故乡或曾居住的地方。
- 神马:美丽的马,常用于形容神兽。
- 驰:奔跑,飞驰。
- 二文殊: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表示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愚庵,号东崖,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表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李弥逊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运用生动的意象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游览天都峰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天都峰作为名山,常吸引文人墨客,李弥逊借助此景发出对人世和自我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公显宫教实见天都峰》以其清新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深邃的思考。诗首句“孤峰突兀现青虚”,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高耸的孤峰在广阔天空中显得格外突出,令人印象深刻。诗人通过对孤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雄伟的感觉,仿佛在暗示着人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
接着,诗人以“喜若羁人望故都”一语,表达了自己身在异乡的思乡之情。羁绊的感觉与对故乡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此时,诗人的内心似乎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渴望。
最后两句“神马已驰身尚远,却疑真有二文殊”,则引入了神话元素,暗示着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向往。文殊菩萨作为智慧和理智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希冀与追求,也反映出他在面对孤独与思乡之时的哲思。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自然的壮丽引入个人的情感,最后提升至对智慧与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峰突兀现青虚:描写山峰的孤立与高耸,突显出独特的自然景观。
- 喜若羁人望故都: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羁绊感,情感真挚。
- 神马已驰身尚远:暗示诗人对理想或目标的追求,虽然当前仍有距离。
- 却疑真有二文殊:引入文殊菩萨,象征智慧与理想,反映诗人内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峰比作人,表现孤独感。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孤峰、故都、神马、文殊等意象,层层递进,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展现了追求智慧与理想的强烈愿望。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激发了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智慧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孤独与高耸,体现诗人的孤独感。
- 故都:代表故乡,表达思乡之情。
- 神马: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对未来的向往。
- 文殊:智慧的象征,寄托对理想境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峰”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繁华
D. 宁静 -
诗人感到“喜若羁人”是因为? A. 他在旅行
B. 他思念故乡
C. 他在聚会
D. 他在学习 -
“二文殊”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力量
D. 美丽
答案
- A. 孤独
- B. 他思念故乡
- B. 智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山的崇敬与思考。杜甫的诗歌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李弥逊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文情怀,但王之涣的作品更为直接和豪放,而李弥逊则更为细腻和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李弥逊诗集解读》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