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泰定见赠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1: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语无人且复吞,昼晴饶睡憩榕根。
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有繁。
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
非关兴心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
白话文翻译:
偶尔说话无人回应,只能默默吞咽。
白天晴朗,睡意浓厚,靠在榕树的根旁休憩。
鸟儿在幽静的山谷中鸣叫,何必在意这份宁静?
花儿在深林中盛开,唯有繁盛的景象。
悠闲的思绪也常怜惜居所有竹,
清凉的阴影中,有谁陪伴我举杯畅饮?
这并不是因为心中兴奋,船也急于回去,
啄食的鸟儿哪里知道,有客人到达我家门前。
注释:
- 偶语:偶尔说话。
- 吞:指默默地消化心中的情感。
- 榕根:榕树的根部,常用作休息的地方。
- 幽谷:幽静的山谷。
- 繁:繁盛,茂密。
- 逸思:悠闲的思绪。
- 清阴:清凉的阴影。
- 酒盈尊:酒满杯,形容饮酒的情景。
- 非关兴心:并不是因兴奋而急于回去。
- 剥啄:鸟儿啄食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榕根”可联想到古代文人隐居时常以榕树为伴的意象,象征着宁静和隐逸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隐逸生活及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诗人与友人陈泰定的相识之后,表达了李弥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来访的期待。诗中流露出的闲适、宁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陈泰定见赠二首》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深山竹林中的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偶语无人且复吞”自述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接着描绘了白天的晴朗和睡意,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在“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有繁”中,鸟鸣与花开的景象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则转向了内心的情感,诗人渴望有人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非关兴心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则揭示出一种对世事的淡漠,表明诗人并不因客人的到来而急于应对,反而更倾向于享受此刻的静谧。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艺术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语无人且复吞:表达一种孤独感,偶尔说话却无人回应,内心只能默默承受。
- 昼晴饶睡憩榕根:白天阳光明媚,诗人在榕树根下享受睡眠,体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鸟鸣幽谷何妨静:鸟鸣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似乎并不妨碍宁静,反而增添了一种自然的和谐。
- 花发深林只有繁:花在深林中绽放,展现生命的繁荣,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
- 逸思共怜居有竹:悠闲的思绪伴随着对竹子的爱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清阴谁伴酒盈尊:在清凉的阴影中,诗人渴望有朋友共饮,展现了对友谊的渴望。
- 非关兴心回船急:并非因兴奋而急于回去,表明一种对生活节奏的掌控。
- 剥啄那知客至门:鸟儿啄食,似乎不知道有客人来访,表达了一种对外界的淡漠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阴”比喻一种清凉的生活氛围。
- 拟人:鸟儿的啄食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
- 对仗:诗句中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出一种追求宁静、悠闲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李弥逊作为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榕根:象征宁静与隐逸。
- 鸟鸣: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花:象征生命的繁荣与美好。
- 竹:象征清雅与高洁的品格。
- 酒:象征友谊与欢聚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榕根”象征什么? A. 忙碌 B. 隐逸 C. 喧闹
-
“鸟鸣幽谷何妨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寂寞 B. 安宁 C. 兴奋
-
诗中提到的“酒盈尊”是指什么? A. 友情的分享 B. 独饮 C. 忘忧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弥逊《次韵陈泰定见赠二首》与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李弥逊更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而王维则更为突显自然的景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李弥逊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