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清虚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2:13:27

来此看云骨欲仙,竹窗秋雾蓊炉烟。

西风正满溪头树,直送寒声到枕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来此看云骨欲仙,竹窗秋雾蓊炉烟。
西风正满溪头树,直送寒声到枕前。

白话文翻译:

到这里来观看那云彩,仿佛想要成仙。透过竹窗看到秋雾缭绕,像是从炉中飘出的烟。西风正吹拂着溪边的树木,带来寒冷的声音直飘到我的枕边。

注释:

  • 云骨:指云彩的形状,形容像仙人般的飘逸。
  • 蓊炉烟:蓊,形容浓密的样子;这里指的是从炉中升起的浓烟。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常带来寒意。
  • 寒声:指西风带来的寒冷的声音,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枕前:枕头前,形容声音很近,影响到睡眠。

典故解析:

  • 云骨欲仙: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超凡脱俗,暗含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向往。
  • 秋雾:秋天常被描绘为一种清冷、萧索的季节,带有浓厚的诗意。
  • 西风:在古代文学中,西风象征着岁月流逝、秋冬的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自然景色。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清虚庵中的一次秋日写作,反映了他在幽静环境中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鉴赏:

《宿清虚庵二首 其二》是董嗣杲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与细腻描绘。全诗通过对秋天的竹窗、云彩、炉烟和西风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气氛。诗中“来此看云骨欲仙”一句,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自然景象的向往与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仿佛在此地能够寻得一种脱俗的存在。接下来的“竹窗秋雾蓊炉烟”,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渲染出一种恬静而又淡雅的秋日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西风正满溪头树,直送寒声到枕前”,将自然界的声音引入到个人的内心,既有外界环境的描绘,又有内心感受的反映,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融汇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来此看云骨欲仙”描绘了诗人来到庵堂,眼前的云彩让人联想到仙人般的境界,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 “竹窗秋雾蓊炉烟”则通过竹窗的秋雾与炉中蒸腾的烟气,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沉静的氛围。
    • “西风正满溪头树”生动地描绘了秋风吹拂下溪边树木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
    • “直送寒声到枕前”意指西风的寒声飘至卧榻之侧,给人以冷清的触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云骨”,形象生动。
    • 拟人:西风被赋予了“声音”,使自然更具生命感。
    • 对仗:如“竹窗秋雾”和“炉烟”,工整而富有音乐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在幽静环境中思索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由与超脱,带有淡雅的气息。
  • 竹窗:代表着宁静与恬淡的生活方式。
  • 秋雾:引申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传达出一丝忧伤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云骨”指的是: A. 雲的形态 B. 仙人的特征 C. 秋天的风景

  2.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3. 诗人在描写自然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生命的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失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与王维的山水诗,二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风格略有不同。董嗣杲的诗意更为清新淡雅,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性与静谧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
  • 《中国古诗词鉴赏》:对古诗的赏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