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史制机之鄂州》

时间: 2025-01-10 22:48:25

宿戍供王事,膏车趱客程。

折荣湓浦柳,行色武昌城。

借印科边饷,巡江点骑兵。

忧时心更切,满望邑尘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史制机之鄂州
宿戍供王事,膏车趱客程。
折荣湓浦柳,行色武昌城。
借印科边饷,巡江点骑兵。
忧时心更切,满望邑尘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情感。诗人说,夜晚的戍楼为王朝的事务提供保障,华美的车马赶着客人前行。诗人折下一枝柳条,随手扔在湓浦(指长江边的地方),一路向武昌行去。借助印章给边境的士兵送去粮草,巡江时眼前的骑兵不断。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愈发加深,满心期盼家乡能够清静安宁。

注释:

  • 宿戍:夜宿戍楼,指军营或边防哨所。
  • 供王事:为王朝的事务服务,指军队的职责。
  • 膏车:华丽的车马,形容行程的急迫和豪华。
  • 折荣:折下繁盛的柳枝。
  • 湓浦:指长江边的一个地方。
  • 行色:行走的色彩,形容行进的状态。
  • 借印:借用印章,表示官府的公文。
  • 科边饷:指在边境送去粮草。
  • 忧时心更切:对时局的忧虑更加深切。
  • 邑尘清:希望家乡能够恢复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创作主要以诗词为主,风格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史制机前往鄂州之际,正值动荡的时代,诗人心中满是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家乡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送别的场景出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开头两句描绘了夜晚戍楼的情况,暗示了军队的责任和国家的安危。接着通过“折荣湓浦柳”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随着诗句的推进,借印科边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边疆安全的关注,也突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状。最后两句中,诗人对时局的忧虑愈加明显,期盼家乡能够恢复宁静,表现出其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戍供王事:夜宿戍楼,为王朝事务服务,暗示军队的职责。
  2. 膏车趱客程:华丽的车马,急于赶路,表现出急迫的情绪。
  3. 折荣湓浦柳:折下柳枝,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4. 行色武昌城:行走至武昌,描绘出旅途的景象。
  5. 借印科边饷:借用官印,向边境送粮草,表达对国家的责任。
  6. 巡江点骑兵:沿江巡视,显示出对边防的重视。
  7. 忧时心更切:对时局的忧虑愈加深切,反映出诗人的关心。
  8. 满望邑尘清:期待家乡的安宁,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宿戍供王事,膏车趱客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柳枝象征离别,戍楼代表国家安危,骑兵则体现了边防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家乡安宁的期盼,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 戍楼: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军事责任。
  • 柳条:象征离别与思念。
  • 边饷:体现了对士兵的关心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 骑兵:代表了守卫边疆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宿戍供王事”指的是什么?

    • A. 夜宿军营
    • B. 参加宴会
    • C. 阅读诗书
  2. “折荣湓浦柳”中的“柳”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安宁
    • C. 财富
  3. 诗人对时局的感受是什么?

    • A. 无所谓
    • B. 愈加忧虑
    • C. 非常快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情感真挚而豪放。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悟,风格上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杜甫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