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时间: 2025-04-27 08:22:24

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

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

病身只合山间老,半世长怀客里情。

西畔大星如玉李,伴人不睡向人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下滩一日抵三程,
到得盈川也发更。
两岸渔樵稍灯火,
满江风露更波声。
病身只合山间老,
半世长怀客里情。
西畔大星如玉李,
伴人不睡向人明。

白话文翻译:

在下滩停留一天才能抵达三程,
到达盈川时已过了更深的夜。
两岸渔夫和樵夫的微弱灯火闪烁,
江面上风吹露湿,波声阵阵。
病弱的身体只适合住在山间,
我在外漂泊的半生,常怀客居之情。
西边的星星宛如玉石般明亮,
伴随着我不眠,向我光明照耀。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边的沙滩或滩涂。
  • 三程:三段旅程,此处形象地表示行程的遥远。
  • 灯火:指夜晚的灯光,象征着生活气息。
  • 波声:风吹水面所发出的声音,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病身:指身体虚弱,形容诗人岁月的磨损。
  • 玉李:指明亮的星星,形象地比喻其光辉如玉。

典故解析:

  • 盈川:地名,位于今日的湖北省境内,是诗人游历的一个地点。
  • 病身:表达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与感慨,反映出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时,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作为一位身处动乱时代的诗人,杨万里常常通过游历来寻求内心的平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在旅行过程中的孤独与思考。开头两句“下滩一日抵三程,/到得盈川也发更”以一种极具画面感的叙述,描绘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下来的两句“两岸渔樵稍灯火,/满江风露更波声”则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

“病身只合山间老”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与对自然归宿的向往。而最后两句“西畔大星如玉李,/伴人不睡向人明”则通过对星空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也透出一丝希望与光明的意象。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既有对旅途的疲惫感,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这种交织的情感使得作品在意象与情感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下滩一日抵三程:描写旅途的艰辛,表明自己行走的缓慢。
  2. 到得盈川也发更: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深夜,表达了旅程的漫长。
  3. 两岸渔樵稍灯火:描绘夜晚的静谧与生活的气息。
  4. 满江风露更波声:自然环境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
  5. 病身只合山间老:表达了对身体健康的感叹与对自然的向往。
  6. 半世长怀客里情:反映了对漂泊生活的思索与情感积淀。
  7. 西畔大星如玉李:用星星的明亮比喻内心的向往。
  8. 伴人不睡向人明:星星陪伴着孤独的自己,给予光明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畔大星如玉李”,将星星比作美玉,增强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伴人不睡”,使星星有了陪伴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夜晚的宁静,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流动不息。
  • 星星:象征希望与光明,为孤独的旅者带来慰藉。
  • 灯火:代表着生活的温暖与人情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西畔大星如玉李”所表达的意象是?
    A. 太阳
    B. 明亮的星星
    C. 月亮
    D. 彩虹

  3. “病身只合山间老”中,诗人对身体状况的态度是?
    A. 自豪
    B. 无奈
    C. 开心
    D. 忽视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杨万里的《九月一日夜宿盈川市》则在宁静中流露出对孤独与人生的深思,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