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佳》

时间: 2025-02-04 15:40:26

佳笋如佳人,柔哲饱风致。

佳醑如佳士,醇明负骨气。

此笋配此醑,可爱不可醉。

得醉岂不好,醉恐不知味。

蔚如王谢家,文雅将富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笋如佳人,柔哲饱风致。
佳醑如佳士,醇明负骨气。
此笋配此醑,可爱不可醉。
得醉岂不好,醉恐不知味。
蔚如王谢家,文雅将富贵。

白话文翻译:

美好的竹笋就像美丽的女子,柔和而富有风韵。
美酒如同优秀的士人,醇厚而有气节。
这竹笋与这美酒的搭配,既可爱又不能醉。
如果醉酒当然很好,但怕是会失去对美味的品味。
如同王谢家族那样,文雅而又富贵。

注释:

  • 佳笋:指美好的竹笋,象征纯净和美好。
  • 佳人:美丽的女子,常用来比喻温婉、优雅的人。
  • 柔哲:形容柔和而智慧的气质。
  • 佳醑:美酒,具有良好的品质。
  • 醇明:醇厚而明亮,形容酒的品质。
  • 骨气:指有气节、坚贞的品质。
  • 得醉岂不好:醉酒当然是美好的体验。
  • 蔚如王谢家:王谢,指王羲之和谢安,象征文人世家的高雅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关注自然与人文,作品常流露出对于生活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场合,可能是朋友聚会或品酒之际,表达了对美食与美酒的赞美,同时也反思醉酒可能带来的失去对美味的感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竹笋与美酒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竹笋象征着自然之美,柔和而有风致,恰如佳人般吸引人。而美酒则代表着人际间的交往与文化的传承,强调了其醇厚的内涵与气节。诗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饮酒的喜爱,但同时又警惕醉酒可能带来的失去感知的风险,这种理智与感性之间的平衡,反映了作者成熟的思考。最后提到王谢家族,更是将此诗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文化的高度,传达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笋如佳人:将竹笋比作美人,突显其美丽与优雅。
  2. 柔哲饱风致:柔和的气质中饱含风韵,既是对竹笋的赞美,也是对品味的追求。
  3. 佳醑如佳士:美酒比作优秀的士人,强调其高尚品质。
  4. 醇明负骨气:酒的醇厚与士人的气节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5. 此笋配此醑:强调二者的搭配之美,虽然可爱,但不宜酩酊大醉。
  6. 得醉岂不好:醉酒的乐趣是不可否认的,但有失控的风险。
  7. 蔚如王谢家:以王谢家族的文雅与富贵来结束,升华了诗的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笋比作佳人,美酒比作士人,形象生动。
  • 对仗:如“佳笋如佳人,佳醑如佳士”,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竹笋与美酒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高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笋与美酒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饮酒的乐趣与理智之间的平衡,表达了对文化与品味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笋:象征清新、纯洁。
  • 佳人:代表优雅与美丽。
  • 佳醑:象征文化与社交。
  • 王谢家:象征高雅与富贵的文人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笋”比作什么? A. 美酒
    B. 佳人
    C. 士人
    D. 竹子

  2. “得醉岂不好”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A. 醉酒是坏事
    B. 醉酒是好事
    C. 醉酒不重要
    D. 醉酒会失去味道

  3. 王谢家象征什么? A. 贫困
    B. 文雅与富贵
    C. 战争
    D. 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首》:同样描绘饮酒的乐趣与哲理。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畅快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洪咨夔《二佳》 vs.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涉及饮酒,但洪的作品更注重饮酒的优雅与品味,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狂饮的乐趣,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 洪咨夔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