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53:26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

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

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春寻采药翁,归路宿禅宫。

云起客眠处,月残僧定中。

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

清境不能住,朝朝惭远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作者:许浑〔唐代〕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
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
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春寻采药翁,归路宿禅宫。
云起客眠处,月残僧定中。
藤花深洞水,槲叶满山风。
清境不能住,朝朝惭远公。

白话文翻译

将要回到涂口,前往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住下的两首诗: 第一首: 西边的山岩上,钟声悠扬,长久回荡,僧人从苍翠的树下走出。
殿堂里洒下寒凉的水,念诵着经文,燃烧着晚香。
竹林间的风吹散了云雾,杉树上的露珠在月光下依旧闪烁。
再也不能重回此地,归舟驶向夕阳的方向。

第二首: 春天我去寻找采药的老人,归路在禅宫中歇息。
云在我休息的地方升起,月亮在僧人打坐的地方渐渐消逝。
藤花盛开,水流潺潺,槲树叶子在山风中飘荡。
这清幽的境地无法长久停留,日日让我对远方的高人感到羞愧。

注释

  1. 西岩:指西边的山岩,常用作描绘自然景色的意象。
  2. :一种古代乐器,通常用来敲击以发出声音,多用于佛教寺庙。
  3. 洒寒水:指在开殿内洒下寒凉的水,象征清净与洗涤。
  4. 焚晚香:燃烧晚香,表示修行者的宁静与对佛法的虔诚。
  5. 凌夕阳:乘着夕阳回归,表现出诗人对归途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作于作者游历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修行生活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在面对人生旅途时的心境与哲思。

诗歌鉴赏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以清丽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修行的思考。第一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场景,钟声、晚香与月光交织形成了一幅典雅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归途的感慨。

第二首诗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修行的意义。春天的采药翁和禅宫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藤花与槲叶的意象,寓意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变化,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在简练的笔触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蕴含着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岩一磬长:西边的山岩上,钟声悠扬,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2. 僧起树苍苍:僧人从苍翠的树下走出,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3. 开殿洒寒水:开殿内洒寒水,代表着一种清净的修行氛围。
  4. 诵经焚晚香:念经焚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宗教氛围。
  5. 竹风云渐散:竹林中的风吹散了云雾,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变化。
  6. 杉露月犹光:杉树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7. 无复重来此:再也不能重来此地,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8. 归舟凌夕阳:归舟行驶在夕阳下,象征着归家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形成对比。
  • 拟人: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使其富有情感与生命。
  • 对仗:诗中使用的对仗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着自然之美与内心修行,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岩:象征着宁静与遥远的修行之地。
  2. 僧人:代表着修行与清净的生活。
  3. 竹风: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流动。
  4. 夕阳:象征着归途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许浑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无复重来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愉悦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藤花”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美好
    C. 人生的烦恼
    D. 修行的艰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许浑的作品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清幽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修行与思考的主题,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感悟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许浑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