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时间: 2025-01-25 23:05:34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作者:许浑〔唐代〕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白话文翻译

几天来我一直卧在南亭中,卷起窗帘,明亮的秋月映照着清冷的夜空。
刚刚从梦中醒来,河关的梦境依然萦绕;池阁中更显得情意绵绵。
寒露将金井润泽,清风送来玉筝的悠扬音律。
前年我们曾一起游玩,谈论书法与军旅的往事。


注释

  • 几日:几天。
  • 卧南亭:在南亭中休息。
  • 卷帘:卷起窗帘。
  • 秋月清:秋天的月亮明亮清澈。
  • 河关:指河流和关隘,象征边境。
  • 罢梦:醒来,结束梦境。
  • 池阁:水池和楼阁,象征优美的环境。
  • 寒露:指寒冷的露水,秋冬时节的特征。
  • 润金井:金井被露水滋润。
  • 高风飘玉筝:高风中,玉筝的声音飘荡。
  • 前年共游客:前年与朋友一起游览。
  • 刀笔事戎旌:刀笔指文书工作,戎旌指军旗,象征文武之事。

典故解析

  • 南亭:可能是指崇圣寺的南亭,此地风景优美,适合游览和思考。
  • 刀笔事:通常指文人的书卷生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关,表现出文人对军旅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受到后代诗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在崇圣寺游览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思索。起初,作者通过“几日卧南亭”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卷帘秋月清”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与宁静。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从梦境的清晰回到现实的情感中,“河关初罢梦”与“池阁更含情”的对比,体现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梦中的河关象征着遥远的地方和过去的回忆,而现实中的池阁则充满了情意,表现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最后两句“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音乐的悠扬,诗人似乎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又带着对友人的怀念,“前年共游客”则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根源,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几日卧南亭”:表达诗人闲适的状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
    • “卷帘秋月清”:描绘了秋夜的宁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河关初罢梦”:表示梦境的结束,暗示了一种从梦中醒来的失落感。
    • “池阁更含情”: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情感愈加浓厚。
    • “寒露润金井”:通过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情感。
    • “高风飘玉筝”:音乐的意象与自然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美。
    • “前年共游客”:引出对友人的怀念。
    • “刀笔事戎旌”:表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思考,文武兼修。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展现出和谐美。
    • 比喻:将音乐比作玉筝,传达出优雅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意。
  3.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清新、孤独而又充满情感的状态。

意象分析

  • 秋月:象征清冷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 河关:象征着远方和过去的回忆,具有历史感。
  • 金井: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滋润。
  • 玉筝:代表着优雅与音乐,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寂静
    • B. 热闹
    • C. 混乱
  2. “寒露润金井”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自然的美丽
    • C. 友谊的珍贵
  3. 诗人对李校书的怀念主要体现在诗的哪几句中?

    • A. “几日卧南亭”
    • B. “前年共游客”
    • C. “寒露润金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李白《夜泊牛头》:虽风格不同,但同样有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