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花·冬》
时间: 2025-01-26 23:4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路花·冬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
欲睡难成寐音书绝。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
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
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
仅梅花知苦香来接。
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
比霜风更烈。
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以“冬”为题,表达了冬天的寒冷与凄凉。诗人罗襟湿漉漉的,还没干,又感受到雪的悲凉。想要入睡却难以成眠,音信已经断绝。窗前的竹叶在狂风中折断,寒衣薄弱不堪,心中无尽的思念,期待春天的到来。孤独的灯光下,字字句句都像是血一般,倾诉着内心的苦楚。只有梅花才能理解这种苦涩的香气。离愁万种,涌上心头,甚至比这冷冽的霜风还要猛烈。瘦得像枯枝一样,等待着谁来倾诉这些心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罗襟:指衣襟,通常指女性的衣服。
- 凄凉:悲凉、凄清的样子。
- 寐:睡觉。
- 音书绝:通信音信断绝。
- 凛凛:形容风寒刺骨,冷厉的样子。
- 寒衣:指冬天穿的衣服。
- 遥肠:思念之情。
- 孤灯:独自一人时点燃的灯。
- 梅花:象征坚韧和孤独的花。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坚韧和孤独,冬天盛开,代表在寒冷环境中仍然能够绽放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淑芳,宋代女性诗人,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她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冬季,正值寒冷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冬天的景象,抒发对离愁和孤独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处境和情感。
诗歌鉴赏:
《满路花·冬》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天的寒冷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冰冷、湿润的冬季环境,令人感受到身体的寒冷与心理的凄凉。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无法入眠的状态,暗示内心的焦虑与孤独。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一句,生动展现了狂风的力量与竹叶的脆弱,象征着诗人当前脆弱的境况。再往下,诗人提到“寒衣弱不胜”,不仅表达了对衣物不足以抵御寒冷的无奈,也隐含了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诗中的“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心灵的挣扎,孤独的环境中文字化为鲜血,显示出内心的痛苦。最后,诗人提到“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情感愈发强烈,直指心灵深处的痛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使人感受到冬天的凄凉与内心的孤独,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思考与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描写冬天的寒冷,湿衣未干,雪带来的凄凉。
- 欲睡难成寐音书绝:想要睡觉却难以入眠,且与外界的联系断绝了。
- 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狂风使窗前的竹叶折断,象征着脆弱与无奈。
- 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寒衣无法抵御寒冷,心中思念无尽,期待春天的到来。
- 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在孤独的灯光下,吟诵的文字像是血一样,表达痛楚。
- 仅梅花知苦香来接:只有梅花能理解这种苦涩的香气,象征坚韧与孤独。
- 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无数的离愁涌上心头,情感强烈。
- 比霜风更烈:离愁的苦楚比寒冷的霜风还要强烈。
- 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像枯枝一样瘦弱,等待着谁来倾诉这些心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字句比喻为“血”,表现内心的痛苦。
- 拟人:梅花被赋予了理解痛苦的能力,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罗襟湿未干”与“又是凄凉雪”形成对比,强调冬日的冷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冬天的寒冷和内心孤独的深刻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离愁的深切感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
- 竹叶:代表脆弱与无奈。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
- 孤灯: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立体表现,富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衣”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衣服
- B. 夏天的衣服
- C. 秋天的衣服
- D. 春天的衣服
-
“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痛苦
- C. 兴奋
- D. 无聊
-
诗人期待什么季节的到来?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张淑芳与李清照的诗作均表现了女子的孤独与思念,但张淑芳更侧重于冬天的凄凉与内心的苦楚,而李清照则在表达离愁时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