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咏蕉扇》

时间: 2025-01-11 05:47:10

质润光溶骨秀,剪成小样玲珑。

九华六角总输工。

遥侵鬟影绿,暗洒汗斑红。

记得梦中覆鹿,炎凉悟彻空空。

伴人闲倚曲栏东。

挥开杨柳月,摇散藕丝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质润光溶骨秀,剪成小样玲珑。
九华六角总输工。
遥侵鬟影绿,暗洒汗斑红。
记得梦中覆鹿,炎凉悟彻空空。
伴人闲倚曲栏东。
挥开杨柳月,摇散藕丝风。

白话文翻译:

这把蕉扇质地柔润,光泽如水,形态优美,剪裁得小巧玲珑。
它的形状如同九华山上的六角花纹,尽显工艺之精妙。
轻轻摇动,扇子上的绿色影子投射在发髻上,悄悄洒落的汗水在阳光下显得斑斑红红。
我记得在梦中,曾经覆在鹿身上的扇子,感受到炎热与凉爽的交替,仿佛一切都是空空如也。
我在东边的曲栏上闲倚,
挥动扇子,轻轻拨开杨柳,月光透过,摇动着水藕的丝线,带来微风。

注释:

  • 质润:质地柔润,形容扇子的材质。
  • 光溶:光泽如水,形容扇子的光泽。
  • 九华六角:指扇子上精美的工艺图案。
  • 遥侵鬟影:远处的扇影投射到发髻上。
  • 暗洒汗斑红:在热天扇风时,汗水悄然流下,带有红色光泽。
  • 梦中覆鹿:梦境中与鹿有关的幻影。
  • 炎凉悟彻空空:在炎热和凉爽的感受中,领悟到事物的虚无。
  • 闲倚曲栏:悠闲地倚靠在曲折的栏杆上。

典故解析:

  • 九华:指九华山,因其秀丽的风景而闻名,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
  • 覆鹿:可能引申自古代神话或文人梦中的意象,鹿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灵动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琬怀,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悠闲的夏日,诗人可能在庭院中乘凉,手持蕉扇,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蕉扇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闲适氛围。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咏蕉扇》以蕉扇为载体,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首联以“质润光溶骨秀,剪成小样玲珑”描绘了扇子的材质与工艺,生动展现了蕉扇的玲珑之美。接着,诗人通过“九华六角总输工”的描写,表现了工匠的巧思与精湛技艺。中间部分“遥侵鬟影绿,暗洒汗斑红”则将扇子的使用与夏日的炎热场景相结合,展现出扇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隐含了人在炎热中流汗的辛苦。后两联“记得梦中覆鹿,炎凉悟彻空空”则引入了梦的意象,表达出诗人在梦中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悟,仿佛在探讨生活的深层意义。最后以“挥开杨柳月,摇散藕丝风”作结,描绘出一个悠闲的场景,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质润光溶骨秀:通过形容词的叠加,强调扇子的优美质感。
  2. 剪成小样玲珑:突出了扇子的精致小巧。
  3. 九华六角总输工:提到工艺,彰显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美的结合。
  4. 遥侵鬟影绿:描绘扇子摇动时带来的影子,增添了意象的层次感。
  5. 暗洒汗斑红:通过汗水的描写,传达出夏日的炎热与人们的辛苦。
  6. 记得梦中覆鹿:引入梦的意象,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7. 炎凉悟彻空空:反思生死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哲学思考。
  8. 伴人闲倚曲栏东:表现出闲适的生活态度。
  9. 挥开杨柳月,摇散藕丝风:结尾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展现出诗人的悠闲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质润光溶”比喻扇子如水般柔润。
  • 拟人:将扇子赋予生命,表现其与人的互动。
  • 对仗:如“炎凉悟彻空空”中“炎凉”对仗,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蕉扇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热爱,呈现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扇:象征着夏日的清凉与生活的优雅。
  • 汗水:象征着劳动与生活的艰辛。
  • 梦境: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杨柳:象征着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华六角”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工艺
    C. 一种山脉
    D. 一种动物

  2. “遥侵鬟影绿”中的“鬟”指的是: A. 头发
    B. 眉毛
    C. 眼睛
    D. 脸颊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夏日的炎热? A. 蕉扇
    B. 汗水
    C. 梦境
    D. 所有选项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同样描写夏日情景的《静夜思》通过月光表现了孤独感,而《临江仙 咏蕉扇》则通过扇子表现出闲适与愉悦,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