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遇雨》

时间: 2025-01-27 04:01:40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

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

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行遇雨 孙逖 〔唐代〕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 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 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白话文翻译:

突然下起了大雨,白天变得雾蒙蒙的,天空和大地看起来都模糊不清。 山变得暗淡,只能看到闪电的光亮,海面上只有云层在生成。 涉过溪涧时,猜测水流是否湍急,沿着山崖行走时,担心夜晚的雾气。 夜晚江面上的月亮清晰了,船上的歌声在这宁静中传来。

注释:

  • 骤雨:突然下的大雨。
  • 氤氲: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空天:天空。
  • 暗山:暗淡的山。
  • 穷海:遥远的海。
  • 行潦:流动的雨水。
  • 宿氛:夜晚的雾气。
  • 霁:天气放晴。
  • 棹唱:船上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遇到大雨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孙逖在旅途中,遭遇突如其来的大雨,身处山中,观察自然变化,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遇雨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变幻莫测。首句“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的朦胧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雾气缭绕的山中。接下来的“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山与海的广阔与神秘。最后两句“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则转入了夜晚的宁静,江月与船歌相映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突然的大雨使得白天变得雾蒙蒙的,天空和大地看起来都模糊不清。
  • “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山变得暗淡,只能看到闪电的光亮,海面上只有云层在生成。
  •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涉过溪涧时,猜测水流是否湍急,沿着山崖行走时,担心夜晚的雾气。
  • “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夜晚江面上的月亮清晰了,船上的歌声在这宁静中传来。

修辞手法:

  • 比喻:“骤雨昼氤氲”中的“氤氲”比喻雨中的雾气。
  • 拟人:“暗山唯觉电”中的“觉”赋予山以感知能力。
  • 对仗:“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中的“暗山”与“穷海”,“觉电”与“生云”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遇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变幻莫测,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骤雨:突如其来的大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不可预测性。
  • 氤氲:云雾缭绕的样子,营造出朦胧神秘的氛围。
  • 暗山:暗淡的山,象征着自然的广阔和深邃。
  • 电:闪电,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光明的瞬间。
  • 穷海:遥远的海,象征着自然的无限和神秘。
  • 江月:江面上的月亮,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棹唱:船上的歌声,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骤雨昼氤氲”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晴朗的白天 B. 雨中的朦胧景象 C. 夜晚的宁静
  2. “暗山唯觉电”中的“觉”是什么意思? A. 感觉 B. 看到 C. 感知
  3. “夜来江月霁”中的“霁”是什么意思? A. 下雨 B. 放晴 C. 夜晚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雨景,但更多表达了对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孙逖的《山行遇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雨景,但孙逖的诗更多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变幻莫测,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雨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