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
白话文翻译:
丁未年间,慈恩如盛,安然地走到了最后时刻。 一旦告别了文官的绶带,三次迁居到鸟台之上。 回忆起当年美好的时光,手里的称量已无法再回头。 恩宠和荣誉不断加身,而我在晚年的时候却感到无尽的哀伤。
注释:
- 丁未:指的是中国农历的一个年份,具体可查。
- 慈恩:指的是恩惠和仁慈的恩泽。
- 墨绶:古代文官的标志,代表着文官的身份。
- 鸟台:可能是指隐居或远离官场的地方。
- 记动:指记忆中的活动、往事。
- 持衡:指手中握着的称,寓意权衡或选择。
- 出綍:指受到恩宠的表现,綍是古代的丝带,象征地位和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生活在宋代,是一位以抒情见长的诗人。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著称,擅长描写人生的悲欢离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之际,表达了对过往荣华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正值人生的转折点,诗人以淡淡的哀伤,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丁未慈恩盛”的开篇,交代了诗人在当时的地位与荣华,接着以“从容最后来”展现了他面对人生终点时的从容淡定。这种从容并非对生命的无所谓,而是对过去的领悟与接受。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告别,选择隐退。这里的“鸟台”象征着一种自由与宁静,诗人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记动时方好”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
“持衡去不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往往一旦做出选择,就无法回头。而最后两句“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则明显流露出对晚年生活的无奈与哀伤,虽然有恩宠与荣华,却难掩心中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往的思考。诗人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死,令读者感到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丁未慈恩盛:此句开篇点出时间背景,暗示诗人曾经受到的厚重恩宠。
- 从容最后来:表现出诗人面对生命终点的镇定,似乎早已接受了这一事实。
- 一从辞墨绶:告别荣华富贵,象征着他对功名的淡泊。
- 三徙入鸟台:三次迁移,显示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记动时方好:对昔日美好时光的回忆,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
- 持衡去不回:一旦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便无法再回头,表现出人生的无奈。
- 恩荣频出綍:暗示尽管获得了荣华,内心却是空虚的。
- 晚遇有馀哀:晚年生活虽有一定的成就,却也伴随着更多的哀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比喻:“鸟台”用来象征隐居与自由,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荣华的反思与对时间无情的感慨,表现出作者在面对人生终点时的从容与淡泊。诗人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深入探讨了功名与人生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慈恩:象征着世俗的荣耀与恩宠。
- 墨绶:代表文官的身份,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鸟台:隐喻隐居生活的自由和宁静。
- 衡:象征着人生的选择与权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鸟台”象征什么? A. 官场
B. 隐居生活
C. 荣华富贵
D. 归乡 -
“持衡去不回”意指什么? A. 能够随意选择
B. 一旦选择,便无法回头
C. 随心所欲
D. 不再回忆 -
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态度是? A. 愉快
B. 哀伤
C. 无所谓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的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这首诗,也有着对往事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反思。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表现出类似的人生哲理与对荣华的无奈感受。
- 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样探讨了人生的得失与无常,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遭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传》:详细介绍了宋代诗人的生平与诗作。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