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罗法师还国》

时间: 2025-01-27 03:51:10

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

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

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

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

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

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新罗法师还国 孙逖 〔唐代〕 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 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 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 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 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 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

白话文翻译:

在异国他乡,如今已无界限,高僧稀少,代代相传。 他苦心修行,归于寂灭,静坐中领悟精妙。 手持钵盂,不知何年,传灯之日,今日归国。 上卿挥洒别离的文藻,宫中禁地,他脱下禅衣。 海阔天空,杯中酒依旧,云端之上,锡杖飞翔。 此行迷失方向,如何慰藉虔诚的祈愿。

注释:

  • 异域:指外国或异国他乡。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寂灭:佛教术语,指涅槃,即达到无生无死的境界。
  • 宴坐:静坐修行。
  • 持钵:僧人手持的钵盂,象征修行生活。
  • 传灯:佛教中指传承佛法。
  • 上卿:古代高级官员。
  • 中禁:宫中禁地。
  • 禅衣:僧人的服装。
  • 锡杖:僧人使用的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此诗是孙逖为送别一位新罗(今朝鲜)法师回国而作,表达了对法师修行成就的敬佩和对别离的感慨。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新罗法师来华学习佛法,学成后回国,孙逖以此诗表达对其的敬意和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罗法师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深的佛法修为和对归国的期待。诗中“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一句,既表达了法师修行的艰辛,也体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刻领悟。“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则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法师归国的遥远路途,同时也暗示了法师修行之路的广阔无垠。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法师的敬仰和对别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

    • 异域:指外国,这里指新罗。
    • 高僧:指新罗法师。
    • 代所稀:代代相传,稀少。
  2. 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

    • 苦心:刻苦修行。
    • 寂灭:佛教术语,指涅槃。
    • 宴坐:静坐修行。
    • 精微:精妙细微的佛法。
  3. 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

    • 持钵:僧人手持的钵盂。
    • 传灯:传承佛法。
    • 是日归:今日归国。
  4. 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

    • 上卿:古代高级官员。
    • 挥别藻:挥洒别离的文藻。
    • 中禁:宫中禁地。
    • 下禅衣:脱下禅衣。
  5. 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

    • 海阔:海阔天空。
    • 杯还度:杯中酒依旧。
    • 云遥:云端之上。
    • 锡更飞:锡杖飞翔。
  6. 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

    • 此行:此行归国。
    • 迷处所:迷失方向。
    • 虔祈:虔诚的祈愿。

修辞手法:

  • 比喻:“海阔杯还度,云遥锡更飞”中,海阔和云遥比喻法师归国的遥远路途,杯和锡杖则是法师的象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异域今无外,高僧代所稀”和“苦心归寂灭,宴坐得精微”。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新罗法师归国,表达了对法师修行成就的敬佩和对别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法师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深的佛法修为和对归国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意象分析:

  • 异域:象征新罗,法师的故乡。
  • 高僧:象征法师的修行成就。
  • 寂灭:象征法师的佛法修为。
  • 持钵、传灯:象征法师的修行生活和佛法传承。
  • 海阔、云遥:象征法师归国的遥远路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异域”指的是哪个国家?

    • A. 日本
    • B. 新罗
    • C. 印度
    • D. 越南
  2. “苦心归寂灭”中的“寂灭”是什么意思?

    • A. 安静
    • B. 涅槃
    • C. 死亡
    • D. 修行
  3. “传灯是日归”中的“传灯”指的是什么?

    • A. 传递灯火
    • B. 传承佛法
    • C. 传递知识
    • D. 传递文化

答案:

  1. B. 新罗
  2. B. 涅槃
  3. B. 传承佛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
  • 李白《送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与孙逖《送新罗法师还国》:两者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融入了对法师修行成就的敬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诗作。
  • 《中国佛教史》:了解唐代佛教文化交流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