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中假寐》

时间: 2025-02-04 15:40:08

孤枕欠晓梦,短舆偿午眠。

篮摇小儿卧,龛定老僧禅。

少瞑溪山眼,良劳仆从肩。

醒来斜日暮,亟唤玉骢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枕欠晓梦,短舆偿午眠。
篮摇小儿卧,龛定老僧禅。
少瞑溪山眼,良劳仆从肩。
醒来斜日暮,亟唤玉骢鞭。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枕头让我难以入梦,短暂的轿子让我在午后小睡。
篮子轻轻摇晃,小孩在其中酣然入睡,佛龛前的老僧正静坐禅修。
刚刚小睡片刻,眼前的溪山风景已变得模糊,仆从在一旁辛苦地肩挑重担。
醒来时,斜阳已经西下,急忙唤来我的白马准备上路。

注释

  • 孤枕:孤单的枕头,暗示孤独感。
  • 短舆:短小的轿子,指乘坐的交通工具。
  • 篮摇:篮子轻轻摇晃,描写小儿入睡的状态。
  • :佛龛,供奉佛像的地方。
  • 少瞑:稍微闭眼,表示刚刚打了个盹。
  • 良劳:辛勤劳作的仆人。
  • 玉骢:指白马,是古代贵族所用的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良辅,号纱窗,生于宋代,文学造诣颇高,以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轿中假寐》写于李曾伯在外游历时,途中乘轿,因旅途劳累而在轿中小憩。诗中描绘了他在梦境与现实交替中的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轿中假寐》是一首描写旅途小憩的诗,诗中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开篇用“孤枕欠晓梦”描绘出一种孤独和无奈,反映了旅途的疲惫。接着“短舆偿午眠”则透露出一丝温馨的安宁,仿佛在短暂的旅途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篮摇小儿卧,龛定老僧禅”二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生活的不同状态:一个小孩在篮子里沉沉入睡,而老僧则在佛龛前静坐修行,暗示了不同人生阶段的宁静与安详。接下来的“少瞑溪山眼,良劳仆从肩”则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尽管刚刚小憩,但眼前的美景却因疲惫而变得模糊,仆从的辛劳也让人不禁感到生活的重担。

最后两句“醒来斜日暮,亟唤玉骢鞭”则是一种急促的生活节奏感,似乎预示着即将面临的旅程与挑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与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枕欠晓梦:孤独的枕头让我难以入梦,表达了孤独感与无法入睡的状态。
  2. 短舆偿午眠:在短小的轿子里小憩,暗示旅途的疲惫与渴望休息。
  3. 篮摇小儿卧:描绘小孩在篮子里安静入睡的画面,展现生活的简单与美好。
  4. 龛定老僧禅:老僧静坐禅修,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平和的宗教氛围。
  5. 少瞑溪山眼:刚刚小睡,眼前的山水景色已变得模糊,象征着生活的短暂与无常。
  6. 良劳仆从肩:仆人的辛劳让人感到责任与负担。
  7. 醒来斜日暮:醒来时,已是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
  8. 亟唤玉骢鞭:急忙唤来白马准备上路,表达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与焦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在小孩与老僧的描写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人生的不同阶段。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白马象征着出行与自由,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小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了孤独、宁静与时间流逝的思考,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的哲学深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枕:象征孤独与无奈。
  • 短舆:代表旅途的艰辛与短暂的宁静。
  • :象征孩童的无忧无虑。
  • :象征安静的内心世界与宗教的宁静。
  • 溪山:自然的美景,象征生活的短暂与美好。
  • 玉骢:象征出行与自由,预示着未来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枕”所代表的情感是: A. 安宁
    B. 孤独
    C. 快乐
    D. 忧伤

  2. “篮摇小儿卧”中的“小儿”暗示了: A. 成年人的责任
    B. 生活的简单与纯真
    C. 对未来的无知
    D. 以上皆是

  3. 诗中“亟唤玉骢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安静
    B. 焦虑与期待
    C. 无奈
    D.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李曾伯的《轿中假寐》更多地描绘了旅途中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琐碎与瞬间的宁静,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呈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