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
时间: 2025-01-27 03:24: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
作者:李曾伯(宋代)
万里戍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乞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
天教狂虏灰飞。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江上有吴王矶,借用。径与松荒,人同鹤在,
交友晓天星样稀。从今去,共麹生相约,愿乐清时。
白话文翻译:
在万里边疆戍守,离家八年,终于能够返回。
中年时光匆匆而过,曾在战场上屡次立功,经历过无数风浪。
乞求能有一个闲适的生活,无需多言,感激上苍的恩惠。
当时的局势,如同狂风暴雨般动荡,谁能阻挡东风的侵袭?
天意让敌人灰飞烟灭。更不必提问那些年轻的战士是否还有血衣。
就把那雪白的裘衣和霜帽抛弃,远离楚地的边境,
披上雨蓑和风笠,投身于老吴王的江边。
江上有吴王矶,借用其名。
在松树荒野中,人与鹤共处,如今交友如同晨星般稀少。
从今往后,希望与老友相约,共享清闲的时光。
注释:
- 戍边:指在边防守卫。
- 豹尾神旗:形容军队的旗帜,象征着威武和荣耀。
- 九重渊:指天帝或上天的深渊,象征高深莫测的天意。
- 狂虏:指敌人或侵略者。
- 雪裘霜帽:指冬季的衣物,象征富贵或昔日的身份。
- 吴王矶:指历史上吴王的地方,具有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激情四溢的作品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曾伯归乡之时,经过八年的戍边生活,他对家乡的思念及对时局的感慨交织在一起,深刻反映了他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通过对戍边生活的回忆和对时局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边疆的艰苦,也有归乡的期盼,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万里戍边”到“绝交楚徼”,描绘了作者在战场的孤独与无奈。而“乞得闲身,毋庸多议”则流露出希望摆脱纷扰,追求宁静生活的心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及对未来的憧憬。特别是在描写“狂澜欲倒”的时局时,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更莫问儿郎存血衣”则是对年轻生命的叹息,充满了对战争无情的控诉。最后“愿乐清时”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期望,更是对全国和平局势的渴望,展现了李曾伯的宽广胸怀和深切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里戍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表达离家八年,终于归来的喜悦与感慨。
-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回忆在战场的经历,虽有所成就,但感到人生的匆匆。
- 乞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渴望归隐,无需过多的讨论,感恩于上天的眷顾。
-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形象化地描绘了当时动荡的局势。
- 天教狂虏灰飞。:表达对敌人灭亡的期盼。
-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对年轻战士的悲叹,暗含对战争的反思。
-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抛弃过去的身份,融入平静的生活。
- 江上有吴王矶,借用。径与松荒,人同鹤在,:借助文化典故,增添了诗的历史感。
- 交友晓天星样稀。从今去,共麹生相约,愿乐清时。: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未来生活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狂澜欲倒”,以自然现象比喻政治动荡。
- 对仗:贯穿全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重复的结构强调了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个人的归乡感受为主线,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边疆:象征着艰苦的生活与责任。
- 虎头兵幕:代表了战斗与勇气。
- 雪裘霜帽:象征着过去的身份与财富。
- 吴王矶:传承与历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戍边多少年后回家?
- A. 5年
- B. 8年
- C. 10年
- D. 12年
-
诗中提到的“狂虏”指的是?
- A. 自己
- B. 敌人
- C. 朋友
- D. 家人
-
诗人希望从今往后进行什么样的生活?
- A. 战斗
- B. 旅行
- C. 清闲
- D. 学习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表达对爱情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曾伯的作品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衰和民生的苦难。两者在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时,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