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怨》
时间: 2025-01-11 05:4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怨
作者: 安志文 〔清代〕
相见杳无期,相思情若何。
会日苦何少,别日苦何多。
青松与女萝,本不同根生。
弱蔓附乔柯,经绵有余情。
结发为夫妇,以子托终身。
君今事远役,念妾独谁亲。
仰顾梁上燕,春来及秋去。
雄雌相哺雏,同飞复同住。
千愁起无端,万恨消何处。
幽怀复有感,潸然泪如雨。
白话文翻译:
相见的日子遥遥无期,我的思念之情又该如何呢?相聚的日子虽少,但离别的痛苦却多得令人难以承受。青松与女萝本是不同根源的植物,弱小的藤蔓依附在高大的枝干上,情感却是绵延不绝。我们曾结发为夫妻,托付终身于子女身上。如今你远在他乡,独自的我又有谁来亲近呢?仰望梁上的燕子,春去秋来,它们雄雌相依,哺育雏鸟,同飞共住。无限的愁苦无从说起,万千的怨恨又该向何处倾诉?我心中的幽深感受再度涌现,泪水如雨般潸然落下。
注释:
- 杳无期:见面无期,遥遥无期。
- 青松与女萝:青松和女萝,分别象征坚贞和柔弱。
- 弱蔓:指女萝,依附在青松上的藤蔓。
- 经绵:意指情感绵延不绝。
- 结发为夫妇:指结为夫妻。
- 事远役:指人因工作而远离家乡。
- 仰顾梁上燕:看着梁上的燕子,象征着依赖与团聚。
典故解析:
- 青松与女萝:青松象征着正直坚贞,女萝象征着依附和柔弱,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状态和生存方式。
- 梁上燕:常用来比喻夫妻的团聚,有着浓厚的团圆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安志文,清代诗人,其诗风多表现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表达。安志文的作品往往融汇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作者经历离别之际,反映了对爱人与家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在离别中难以忍受的苦楚。
诗歌鉴赏:
《别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愁苦。诗的开头便以“相见杳无期,相思情若何”引出主题,直接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接下来的对比,“会日苦何少,别日苦何多”,深刻揭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短暂的相聚与漫长的离别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煎熬。
“青松与女萝”这一意象的运用,传达了依附与独立的关系,女萝的柔弱与青松的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在爱情中,往往一方会在另一方的支持下生存。接着,诗人提到结发为夫妇、以子托终身,表现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
“仰顾梁上燕,春来及秋去”,燕子象征着夫妻之间的忠诚与团聚,然而这一意象的出现却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以“潸然泪如雨”收尾,情感达到高潮,泪水如雨般倾泻,渗透出深切的思念与无尽的愁苦。
整首诗流畅而富有情感,既有对离别的哀伤,也有对爱情的深刻思索,展现了诗人在爱情中的复杂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见杳无期:表达了对未来见面的无望。
- 相思情若何: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 会日苦何少,别日苦何多:聚会的日子虽少,但离别的痛苦却多,反映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 青松与女萝:象征性的对比,突出情感的脆弱和依附。
- 结发为夫妇,以子托终身:强调夫妻之间的承诺与责任。
- 君今事远役:表达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
- 千愁起无端:无尽的愁苦无从诉说。
- 潸然泪如雨:情感达到顶峰,泪水象征着难以言表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松与女萝”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双方感情的强弱。
- 拟人:如“仰顾梁上燕”,让燕子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绘,表达了在爱的承诺与现实的冲突中,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深刻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贞与正直,代表着永恒与不变。
- 女萝:象征柔弱与依附,代表着爱情中的脆弱与依赖。
- 燕子:象征团聚与相爱,传递着夫妻间的忠诚与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别与思念
- B. 自然与人生
- C. 战争与和平
-
“青松与女萝”比喻什么?
- A. 坚贞与柔弱
- B. 自由与束缚
- C. 友谊与背叛
-
诗中“潸然泪如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思念与愁苦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长诗,表达了对国家与爱情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名篇,表现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较,安志文的《别怨》更侧重于夫妻之间的情感与思念,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深情回忆。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痛苦,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背诵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