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伟观山亭二首》

时间: 2025-01-26 23:31:59

结束虚亭近太清,山光水影互逢迎。

人心祗觉山多险,几个人心不样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湖伟观山亭二首
(作者:叶茵 〔宋代〕)
结束虚亭近太清,
山光水影互逢迎。
人心祗觉山多险,
几个人心不样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虚幻的亭子,坐落在接近太清的地方,山水的光影在这里交相辉映。人们的内心只觉得山川多么险峻,然而又有多少人的心态是平和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束:指接近、抵达的意思。
  • 虚亭:形容亭子虚幻、空灵。
  • 太清:指道家理想的境界,象征清明和宁静。
  • 山光水影:自然景色的美好,山的光辉与水的倒影在此交融。
  • 人心:指人们的内心情感与态度。
  • 祗觉:只觉得,单纯认为。
  • :危险、险峻。
  • 样平:心态平和、宁静。

典故解析:

  • 太清:道教中的一个境地,代表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 山水: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茵,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叶茵游览山水之间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心复杂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悟与哲思。开头两句“结束虚亭近太清,山光水影互逢迎”,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中,亭子似乎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地,让人向往。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而后两句“人心祗觉山多险,几个人心不样平”则转向对人心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这里的“山多险”不仅是对自然险峻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内心复杂情感的隐喻。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如此美好的自然中,为什么人们的心态却往往不平和?这使得整首诗在美的表象之下,隐含了对人性深刻的探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欣赏,更是一种对人心与自然关系的深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束虚亭近太清:亭子近于理想的境地,暗示一种超然的状态。
  • 山光水影互逢迎:描绘自然景色,意境优美,生动地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
  • 人心祗觉山多险:人们在美好环境中却感到恐惧,反映出内心的不安。
  • 几个人心不样平:质疑人心的复杂与多变,揭示人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态与自然环境联系,展现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山光与水影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复杂情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在美好环境中仍然存在的内心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亭:象征心灵的寄托与理想。
  • 太清:象征理想的精神境界。
  • 山光水影: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复杂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太清”主要代表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地
    • C. 人生烦恼
    • D. 自然灾害
  2. 填空题:诗中,诗人认为人心只觉得山多__

  3. 判断题:诗的主题仅仅是描绘自然景色。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叶茵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叶茵则揭示了内心的复杂与不安。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