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

时间: 2025-04-27 19:14:44

稽山翠入家家窗,此家清绝无与双。

丹葩绿树锦绣谷,清波白石玻璃江。

一堤茂草有眠犊,数掩短篱无吠尨。

北轩商略可散发,借与放翁倾酒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
作者:陆游

稽山翠入家家窗,此家清绝无与双。
丹葩绿树锦绣谷,清波白石玻璃江。
一堤茂草有眠犊,数掩短篱无吠尨。
北轩商略可散发,借与放翁倾酒缸。

白话文翻译:

在稽山的翠色映照下,家家窗户都充满了生机,这里清幽绝伦无人能比。
丹红的花朵和绿树环绕着美丽的山谷,清波荡漾,白石如玻璃般的江水流淌。
堤岸上草木茂盛,似有小牛在此安眠,短短的篱笆后没有犬吠声。
北边的窗前,可以悠然自得的散发,借着这情景,与放翁一同斟酒畅饮。

注释:

  • 稽山:即稽山,因其山势翠绿而得名,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色。
  • 清绝:形容环境清幽,无法比拟。
  • 丹葩:指红色的花朵。
  • 锦绣谷:形容风景如锦绣般美丽的山谷。
  • 玻璃江:形容江水清澈透明,像玻璃一样。
  • 无吠尨:没有狗吠声,表现出环境的宁静。
  • 放翁:即李白,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生活的热爱,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遭遇外敌入侵,陆游作为爱国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之情。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居所,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安静、幽邃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稽山翠入家家窗”通过翠绿的山色展现了生活的生机,紧接着“此家清绝无与双”则强调了这处居所的独特与清幽。诗中通过描写丹葩绿树、清波白石,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令人心生向往。

后两联则转向生活的细节,通过“茂草有眠犊”,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数掩短篱无吠尨”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最后一联“北轩商略可散发,借与放翁倾酒缸”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白的怀念与共饮的渴望,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生活闲适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稽山翠入家家窗:山的绿色映照在每个家庭的窗户上,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2. 此家清绝无与双:这里的环境清幽独特,无法找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
  3. 丹葩绿树锦绣谷:红花绿树环绕的美丽山谷,色彩斑斓如锦绣一般。
  4. 清波白石玻璃江:清澈的河水与白色的河石,水面如玻璃般透明。
  5. 一堤茂草有眠犊:堤岸上长满了茂盛的草,似乎有小牛在安静地休息。
  6. 数掩短篱无吠尨:短篱笆后没有犬吠声,显示出这里的宁静。
  7. 北轩商略可散发:在北边的窗前,可以悠闲地散发,享受生活。
  8. 借与放翁倾酒缸:希望能与李白共饮,分享生活的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澈的江水比作玻璃,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丹葩绿树”和“清波白石”,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描述小牛“有眠”,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稽山:象征着自然的秀美与生机。
  • 清波:代表着宁静与纯洁。
  • 短篱:体现了朴素的生活方式。
  • 放翁: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哪个地方的特点?

    • A. 山水
    • B. 沙漠
    • C. 城市
    • D. 草原
  2. “无吠尨”表达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 A. 热闹
    • B. 宁静
    • C. 混乱
    •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放翁”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白居易
    • D. 王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 王维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舟过梅坞胡氏居》以清幽宁静的自然景色为主线,而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但风格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