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日大雨歌》
时间: 2025-01-11 08:48:30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
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
七月二日夜,天工为谁忙。
浮云黑如墨,飘风怒如狂。
滂沱至夜半,天地为低昂。
势如蛟龙出,平陆俄怀襄。
初疑倒巫峡,又似翻萧湘。
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
但闻屋侧声,人力无支当。
嗟哉此圜土,占胜非高冈。
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
北房水二尺,聚立唯东箱。
桎梏犹自可,凛然覆穹墙。
嘈嘈复杂杂,丞汗流成浆。
张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长。
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
此夕水弥满,浮动八尺床。
壁老如欲压,守者殊皇皇。
我方鼾鼻睡,逍遥游帝乡。
百年一大梦,所历皆黄粱。
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
雄鸡叫东白,渐闻语场扬。
论言苦飘扬,形势犹仓黄。
起来立泥涂,一笑褰衣裳。
遗书宛在架,吾道终未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月二日大雨歌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
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
七月二日夜,天工为谁忙。
浮云黑如墨,飘风怒如狂。
滂沱至夜半,天地为低昂。
势如蛟龙出,平陆俄怀襄。
初疑倒巫峡,又似翻萧湘。
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
但闻屋侧声,人力无支当。
嗟哉此圜土,占胜非高冈。
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
北房水二尺,聚立唯东箱。
桎梏犹自可,凛然覆穹墙。
嘈嘈复杂杂,丞汗流成浆。
张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长。
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
此夕水弥满,浮动八尺床。
壁老如欲压,守者殊皇皇。
我方鼾鼻睡,逍遥游帝乡。
百年一大梦,所历皆黄粱。
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
雄鸡叫东白,渐闻语场扬。
论言苦飘扬,形势犹仓黄。
起来立泥涂,一笑褰衣裳。
遗书宛在架,吾道终未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燕山的五六月份,气候常常苦涩。阴云积聚在五个星期,怕见那淡淡无光的天色。天上漏雨的地方就像西极,地面湿润得和南方一样。如今何必忧虑这常下的雨,过去又为何苦恼那常有的阳光。七月二日的夜晚,天工忙碌到底是为了谁呢?浮云黑得如同墨汁,狂风怒吼着像是发疯。暴雨滂沱直至夜半,天地间一片低沉。雨势如同蛟龙出海,平地瞬间变得怀抱着水波。初时怀疑是倒置了巫峡,又像是翻动了萧湘。千家万户都已闭门,仰望天空一片茫然。只听见屋侧的声音,人力已无法支撑。唉,这片圆土,占有的胜利并不在高冈。赤衣人无处容身,南房和北房都被淹没。北房水深两尺,只有东箱聚水。枷锁仍可承受,冷冷地覆盖着穹顶。嘈杂声复杂纷杂,汗水流成浆。睁眼等待天明,沉沉的雨水何时才能停。南冠者到底是谁,独自在这沮丧的场地。今夜水已满溢,八尺的床浮动不定。墙壁老得似乎要压下来,守夜的人心中忐忑。我正鼾声大作,逍遥游于帝乡。百年如大梦,所经历的皆如黄粱梦。生死早已看破,身世仿佛被遗忘。雄鸡叫着东方渐白,渐渐听见言语的回响。论及这苦难飘扬,形势依然仓促不安。起来在泥泞中站立,微笑着掀起衣裳。遗书犹在架上,我的道理终究未亡。
注释
字词注释:
- 燕山:指燕山山脉,位于华北地区。
- 赭衣:指赤色的衣服,常用于形容贫困或囚犯。
- 南冠:指南方的帽子,象征着失意或沮丧。
- 黄粱:指梦中的丰饶,与现实的无常形成对比。
典故解析:
- “黄粱梦”出自《庄子》,比喻人生如梦,强调生命的无常与虚幻。
- “蛟龙出海”形容气势磅礴,常用于形容大雨或风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因其忠诚与勇气而受到后世尊敬。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为国捐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身处危难环境,内心充满对国家存亡的忧虑与思考。诗中描绘的雨景,更是象征了国家的苦难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歌鉴赏
《七月二日大雨歌》以其强烈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的思考。开篇通过描写燕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出诗人对常年的阴雨与失落阳光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无奈。随着情节的展开,诗人通过对暴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天地间的浩荡与压抑,暗示了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诗中“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一句,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孤独与无助的情感,诗人似乎在召唤着人们共同面对这场自然的劫难。后续对水淹北房的描写,彰显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对人力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国家、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雨夜的描绘,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最终以“吾道终未亡”收尾,展现了其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描绘燕山地区的多雨气候,暗示自然环境的恶劣。
-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阴云积聚,常常令人感到压抑与无助。
-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对比过去阳光明媚与现在的阴雨,表现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无奈。
- “飘风怒如狂。”: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怒吼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势如蛟龙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雨势的汹涌。
- 拟人:如“天工为谁忙”,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 对仗:如“南房并北房,北房水二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暴雨与诗人内心的苦闷,表达了对国家存亡的忧虑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文天祥忠诚爱国的情怀和不屈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苦难与困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浮云:象征着飘忽不定的命运与无常的生活。
- 泥涂:代表了困境与压迫的状态,暗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暘”中的“苦”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 B -
“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中的“南冠”指代了什么?
A. 个人的成就
B. 失意者
C. 大自然
答案: B -
诗人对暴雨的描写主要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七月二日大雨歌》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前者通过春天的景象体现希望,而后者则通过雨夜的描写表现压抑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文天祥诗文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