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 洪升 〔清代〕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白话文翻译:
七次遇到寒食节,却未曾去扫墓。 在异乡抚养儿女,故乡却被山川阻隔。 明月下乌鹊飞翔,空山中杜鹃啼叫。 父母增添了白发,我早晚泪流如泉涌。
注释:
-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寒食的习俗。
- 扫墓田:指扫墓。
- 他乡:异乡,外地。
- 故国:故乡。
- 乌鹊:乌鸦和喜鹊,这里泛指鸟类。
- 杜鹃:鸟名,又名子规,啼声哀切。
- 高堂:指父母。
- 朝夕:早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远离故乡,在异乡度过多个寒食节时,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异乡度过第七个寒食节时所作,感叹自己未能如传统习俗那样去扫墓,同时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他乡”与“故国”,“明月飞乌鹊”与“空山叫杜鹃”,以及“高堂添白发”与“朝夕泪如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因远离故乡而无法履行传统扫墓习俗的遗憾。后文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明月飞乌鹊”和“空山叫杜鹃”,增强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伤。结尾的“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父母的深切担忧和无尽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作者感叹自己已经七次在异乡遇到寒食节,却未能回到故乡扫墓,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在异乡抚养儿女,而故乡却被山川阻隔,进一步强调了作者与故乡的距离和无法回去的无奈。
-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意境,明月下的乌鹊和空山中的杜鹃,都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年迈父母的深切担忧和无尽的思念,情感真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他乡”与“故国”,“明月飞乌鹊”与“空山叫杜鹃”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
- 拟人:“空山叫杜鹃”中的“叫”字,赋予了杜鹃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远离故乡而无法履行传统习俗的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传统习俗和故乡的思念。
- 乌鹊:象征着孤寂和哀伤。
- 杜鹃:象征着哀愁和思念。
- 高堂:象征着父母和家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七度逢寒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平静 D. 愤怒
-
“明月飞乌鹊,空山叫杜鹃”中的“乌鹊”和“杜鹃”分别象征着什么? A. 孤寂和哀伤 B. 喜悦和希望 C. 平静和安宁 D. 愤怒和不满
-
诗的结尾“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表达了作者对谁的思念? A. 儿女 B. 朋友 C. 父母 D. 故乡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洪升的《寒食》更加注重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清代诗歌鉴赏辞典》
- 《洪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