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
昔去临过路,柔黄缀树生。
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
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
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过去我经过这条路时,看到的是柔和的黄色柳枝装点着树木。如今我回到故乡,看到的却是与楼房相平的暗绿色柳树。花朵轻轻飘落,柳条上鸟儿巧妙地鸣叫。看到我曾经攀折的地方,不禁想起离别时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去:指过去去的时候。
- 柔黄:指柔软的黄色柳条。
- 缀:装点,点缀。
- 归故里:回到故乡。
- 暗绿:指深绿色。
- 楼平:指柳树的高度与楼房平齐。
- 轻飘絮:形容花瓣轻轻飘落,如同絮状。
- 巧啭莺:形容鸟儿的鸣叫声轻巧悦耳。
- 攀折处:指曾经攀折柳枝的地方。
- 别时情:指离别时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写柳树的生长变化,反映了离别与重聚的情感,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生,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归乡时写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折杨柳》通过柳树的生长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提到“昔去临过路,柔黄缀树生”,描绘了诗人昔日路过时的场景,柔黄的柳条如同春天的象征,带给人们温暖的感受。而“今来归故里,暗绿与楼平”则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与变化,柳树由黄色变为深绿色,象征着故乡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惆怅。
接下来的“花起轻飘絮,条声巧啭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生机,鸟儿的欢鸣与花瓣的飘落,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氛围。然而,正是这美好的景象,使诗人更加想念往昔的离别情景,最后一句“因看攀折处,记取别时情”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令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到过去路过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初印象。
- 第二句则对比了现在的变化,暗绿的柳树与楼房平齐,显示时间的流逝。
- 第三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的音律。
- 最后一句回归到个人情感,通过对攀折的回忆,传达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的变化比作时间的流逝。
- 拟人:柳条和鸟儿被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柔黄缀树生”与“暗绿与楼平”,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柳树的变化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情感的追忆,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着柔情与离别,代表着春天的生机。
- 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暗示着青春的易逝。
- 莺:代表着春天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树颜色由什么变为什么?
- A. 黄色变为绿色
- B. 绿色变为黄色
- C. 红色变为白色
- D. 蓝色变为紫色
-
“条声巧啭莺”中“巧”字的意思是:
- A. 笨拙
- B. 灵巧
- C. 粗糙
- D. 简单
-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折杨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但《登鹳雀楼》更多地强调壮阔的视野与家国情怀,而《折杨柳》则细腻地描绘了故乡的变化与个人的思念,体现出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入门》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