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11 11:38:43

寒泉如线。

莎石绵云软。

十里梅花香一片。

不记入山深浅。

谩留两袖春风。

罗浮旧梦成空。

独对阑干明月,教人犹忆山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仇远 〔宋代〕

寒泉如线。
莎石绵云软。
十里梅花香一片。
不记入山深浅。
谩留两袖春风。
罗浮旧梦成空。
独对阑干明月,
教人犹忆山中。

白话文翻译:

寒泉细如丝线流淌,
岸边的莎草和石头在云雾中显得柔软。
十里外梅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却不知山的深浅。
轻轻留存的春风,
罗浮山的旧梦已成空。
独自面对栏杆明亮的月光,
使我仍然怀念山中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泉:指寒冷的泉水,形容清凉的水流。
  • 莎石:指岸边的莎草和石头,形容环境的柔和。
  • 梅花香:梅花的香气,象征着冬春之交的美丽。
  • 不记:忘记,不在意。
  • 谩留:只是轻轻地留下。
  • 罗浮:指罗浮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和梦境。
  • 阑干:栏杆,指窗前的栏杆。
  • 明月:明亮的月光,象征着清幽和宁静的夜晚。

典故解析

  • 罗浮山:在道教文化中,罗浮山是著名的仙山,寓意着追求自由和超脱的理想。
  • 梅花:梅花常常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代表着高洁和坚强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仇远,南宋时期的词人,生于平江,字仲谋,号南屏。他的词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作者对山水景色的感悟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之中,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词作。开头以“寒泉如线”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泉水细如丝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莎草与石头的柔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温和与恬静。十里梅花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充满生机与希望,但“十里”之远也暗示了距离的遥远,仿佛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无法触及。

“不记入山深浅”一句,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无常与人世的淡然,似乎无所谓深浅,只在乎那份心灵的宁静。接下来提到的“谩留两袖春风”则是对春天的怀念,象征着柔和的情感与温暖的回忆。随着词句的深入,作者回忆起“罗浮旧梦”,这个隐喻让人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旧梦难以追寻,令人感到惆怅。

最后,独自面对“阑干明月”,在那明亮的月光下,作者的思绪回到山中,展现出对过去山中生活的深切怀念。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泉如线:描绘出泉水清澈流动的状态,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 莎石绵云软:用“莎”和“石”描绘出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柔软的印象。
  • 十里梅花香一片:香气渗透十里,表现出梅花的美丽与生命的气息。
  • 不记入山深浅:对山的深浅不再计较,反映出对自然的洒脱态度。
  • 谩留两袖春风:轻轻留下春天的气息,表达对春天的眷恋。
  • 罗浮旧梦成空:旧梦已成空,暗含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 独对阑干明月:独自面对栏杆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教人犹忆山中:月光让人忆起曾经的山中生活,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泉如线”,将泉水比喻为丝线,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如“教人犹忆”,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工整,展现出词人对语言的把握。

主题思想
整首词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及对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山水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泉:象征清凉与宁静,表现出自然的纯净。
  • 莎石:代表柔和与自然的和谐。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传达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 明月:象征清幽的夜晚,激起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泉如线”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温暖
    B. 清凉
    C. 干燥
    D. 灼热

  2. “谩留两袖春风”中“谩”的意思是?
    A. 轻轻地
    B. 深刻地
    C. 忘记
    D. 渴望

  3. 诗人对“罗浮旧梦”的感受是?
    A. 开心
    B. 失落
    C. 无所谓
    D. 忘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诗词对比
仇远的《清平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涉及到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思考,但仇远更多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苏轼则更强调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词的艺术》

这些资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