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夏故城(二首)》

时间: 2025-01-24 19:47:31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

白话文翻译:

在关口前,树叶仍旧青翠;而关口后,草已经枯黄。
气候本来没有很大不同,只是山势造成了阻隔。
高风中,号角声响起,太阳落下后,川边变得漆黑。
一声边鸿从天而来,壮士的脸色也随之变了。

注释:

  • 关前:指的是边关前面的地方,象征着国土的防线。
  • :仍然、还是。
  • 气候本不殊:气候本来并没有太大差异。
  • 山势有阻隔:山的地势形成了天然的障碍。
  • 鼓角:指战斗中用的号角,象征战争的来临。
  • 边鸿:指的是在边界地区迁徙的鸿雁,常常象征着思乡或战争的预兆。
  • 壮士亦变色:壮士指边防的士兵,变色意味着心情的变化。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边鸿”可联系到古代边疆的文化象征,鸿雁常被视为迁徙和思乡的象征,而“壮士”则代表了守卫国家的勇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对边疆情怀的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边境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士兵的情绪,反映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登三夏故城》一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的自然景象与士兵的心理状态,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关怀。开篇通过“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的对比,突出边境的严酷与无情,暗示着战乱带来的破坏与哀愁。随后,诗人指出气候与环境的相似,却因地势的阻隔而显得格外不同,这不仅是自然的对比,也是心境的反映。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描绘了战斗的紧迫感,号角声响起,仿佛预示着战斗即将来临。最后一句“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则把情感推向高潮,鸿雁的鸣叫让壮士的心情产生了变化,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恐惧。整首诗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士兵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前后景象的鲜明对比,象征着战前与战后的巨变。
  • 气候本不殊,山势有阻隔:强调外部环境的相似,却因为地理因素造成了内心的隔阂。
  • 风高鼓角动,日落川塞黑:描绘出战争来临时的紧迫感和阴郁的气氛。
  • 边鸿一声来,壮士亦变色:通过鸿雁的鸣叫引发士兵情感的波动,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关前与关后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击力。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壮士亦变色”,使得情感更为生动。
  • 象征:边鸿象征思乡与战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关自然与士兵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恐惧,反映出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口:象征着边防与国土的界限。
  • 青叶与白草:象征着生机与死亡,暗示战争的毁灭性。
  • 号角:象征着战争的到来与紧迫感。
  • 边鸿:象征着思乡之情与对未来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关前”和“关后”的景象分别是什么? A. 关前草已白,关后叶犹青
    B. 关前叶犹青,关后草已白
    C. 关前花已落,关后叶犹青
    答案:B

  2. “风高鼓角动”中,鼓角指的是什么? A. 和平的号角
    B. 战斗的号角
    C. 祭祀的号角
    答案:B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树叶与草地
    B. 风与日落
    C. 边鸿的鸣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中也有对国家破败与思乡情绪的抒发,但采用了更为直白的语言与情感。
  • 而李白的《送友人》则更多地渗透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哲理,情感表现上更为洒脱。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杨基研究》
  2. 《古诗解读与赏析》
  3. 《边疆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三夏故城》这首诗的深邃情感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