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26 03:27:22

今晨好风雨,湿云四边驰。

落花烂作土,潦水积成池。

疲民在涂炭,朝暮苦啼饥。

况兼时气乖,好肉生疮痍。

方忧旧田秽,无奈新城欹。

世情甚促迫,天意将焉为?

我生合忘言,感慨徒伤悲。

意思解释

偶书

原文展示:

今晨好风雨,湿云四边驰。
落花烂作土,潦水积成池。
疲民在涂炭,朝暮苦啼饥。
况兼时气乖,好肉生疮痍。
方忧旧田秽,无奈新城欹。
世情甚促迫,天意将焉为?
我生合忘言,感慨徒伤悲。

白话文翻译:

今晨的风雨真好,湿润的云彩在空中急速飘动。
落花化为泥土,积水形成了池塘。
疲惫的人民在困苦中生活,早晚都在为饥饿而哀号。
更何况时节不顺,食物难以维持,身上长满了伤痕。
我忧虑着旧田的荒芜,却无奈于新城的倾斜。
世道非常急迫,天意究竟要如何呢?
我生来就应当忘却言语,感慨只徒增伤悲。

注释:

  • 涂炭:指困苦的生活状态,源于古时用泥土和木炭来形容艰苦的生存环境。
  • 潦水:指雨水积成的小水洼。
  • :古义为不和谐、不顺。
  • :倾斜,形容新城的不稳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涂炭”意指人民生活的困苦,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的现实。王冕常以写实的手法关注社会民生,在《偶书》中更是通过自然景象与民生困境的对比,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的关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王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艰难处境。

诗歌鉴赏:

《偶书》是一首充满沉重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早晨,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开篇的“今晨好风雨”似乎是对自然的赞叹,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落花和积水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逝去与困境的加重。诗中提到的“疲民在涂炭”,让人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反映了王冕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心。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旧田和新城的忧虑,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矛盾与不安。最后的“我生合忘言,感慨徒伤悲”更是将个体的无奈与对社会的深切忧虑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晨好风雨”:开头以自然景象引入,似乎是描写一幅美丽的画面。
    • “湿云四边驰”:湿润的云彩快速移动,暗示天气的变化和不安定。
    • “落花烂作土”:落花归于泥土,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常。
    • “潦水积成池”:水的积聚也暗示着困境的加深。
    • “疲民在涂炭”:直接揭示人民的困苦,体现社会的悲剧。
    • “朝暮苦啼饥”:强调人们的苦难与无奈。
    • “况兼时气乖”:自然与人事的不和谐加剧了人们的苦恼。
    • “好肉生疮痍”:食物匮乏,生活的伤痛。
    • “方忧旧田秽”:对旧田荒废的忧虑,反映出对传统生活的怀念。
    • “无奈新城欹”:新城的倾斜象征着不稳定的社会现状。
    • “世情甚促迫”:对时代变迁的感叹,呼应开头的自然描绘。
    • “天意将焉为?”:对命运的深思与无力感。
    • “我生合忘言,感慨徒伤悲。”:最后一句总结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悲伤。
  •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美与人间的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象征:落花、积水等意象象征生命的无常与社会的困境。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困苦的同情,反映了王冕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社会关怀。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消逝。
  • 潦水:代表困境与不安的环境。
  • 疲民:体现人民的苦难与抗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涂炭”意指什么? A. 幸福的生活
    B. 困苦的生活
    C. 自然的美

  2.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忽视
    C. 关心和忧虑

  3. “新城欹”暗示了什么? A. 新的希望
    B. 社会的不稳定
    C. 经济繁荣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冕与杜甫都表现出对人民苦难的关心,但王冕以自然景象引入,强调无奈与悲伤;而杜甫则更多地通过叙述与描绘展现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