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其二》

时间: 2025-01-25 23:45:08

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
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
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小路无人来往,柴门整日紧闭。诗人脱下头巾,白发垂落,独自一人对着青山举杯。世事变迁,感到惊异,自己虽然贫困,却因身处宁静而得到了闲暇的梦境。夜深时分,明亮的月光洒下,诗人吟唱着,等待白鹤飞回。

注释:

  • 草径:草丛中小路,指偏僻的小路。
  • 柴门:用柴木搭成的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脱巾:去掉头巾,表示放松、随意的状态。
  • 白发:指年纪大,经历沧桑。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 世薄:世事薄弱、无常。
  • 梦闲:在梦中得到了宁静的闲暇。
  • 明月下:夜晚明亮的月光下,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鹤飞还:鹤象征高洁,飞回意味着归来或重聚。

典故解析:

“脱巾垂白发”暗示了诗人的年老与淡泊,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超脱。“青山”常作为诗人寄情的对象,象征着理想、宁静的归宿。“鹤”常常被视为长寿与超脱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自由和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哲理。王冕的生活经历丰富,曾任职于朝廷,但他更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即事 其二》创作于王冕隐居之时,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正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冕的《即事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全诗通过“草径无人到,柴门尽日关”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幽的环境,拉近了读者与诗人内心世界的距离。接着,诗人用“脱巾垂白发,把酒对青山”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白发与青山的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不变,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哲理的意境。接下来的“世薄惊时异,身贫得梦闲”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虽然生活贫困,但心灵得到了宁静与自由的满足,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则是在深夜的月光下,诗人期待着白鹤的归来,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构成了整首诗的高潮。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草径无人到:描写偏僻的环境,暗示孤独与宁静。
    2. 柴门尽日关:门常关着,象征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3. 脱巾垂白发:暗示诗人年老,放下拘束,享受自由。
    4. 把酒对青山:举杯独酌,与自然对话,显示诗人心境。
    5. 世薄惊时异:感慨世事变化,人生苦短。
    6. 身贫得梦闲:虽然贫困,但内心宁静,享受闲适的生活。
    7. 夜深明月下:夜晚月光明亮,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8. 吟待鹤飞还:期待鹤的归来,象征理想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白发与青山)、象征(青山、白鹤)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以及在困境中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 白发:象征诗人的年老与经历,同时也隐喻智慧与人生的沉淀。
  • 明月:象征清澈的心灵与宁静的生活。
  • :代表长寿与超脱,是诗人理想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冕的《即事 其二》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热闹的城市生活
    B. 隐逸的田园生活
    C. 战争中的艰辛生活

  2.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着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不变的理想与宁静
    C. 贫困的生活

  3. “夜深明月下,吟待鹤飞还”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事的无奈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孤独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冕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冕的作品在情感上显得更为沉思,并融入了对世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冕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