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11 11:46:28

圣主临朝问好官,岂无公论在长安?

野人不入麒麟画,御史都簪獬豸冠。

直北五更霜气重,江南三月雨声寒。

绣衣骢马金陵道,谁把梅花仔细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书
王冕

圣主临朝问好官,岂无公论在长安?
野人不入麒麟画,御史都簪獬豸冠。
直北五更霜气重,江南三月雨声寒。
绣衣骢马金陵道,谁把梅花仔细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场景:圣主在朝堂上询问良好的官员,难道在长安没有公正的评论?那些乡野之人不入画中,而御史却都佩戴着象征权威的獬豸冠。北方清晨的霜气沉重,而江南三月的雨声却是寒冷的。绣衣骑马在金陵的道路上,究竟有谁能细致地欣赏那梅花的美丽呢?

注释:

  • 圣主:指的是皇帝。
  • 好官:良好的官员,指能够为民请命的官员。
  • 公论:公正的评论或意见。
  • 麒麟画: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祥瑞,画中的麒麟代表美好的理想和官员的清廉。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官员的官职。
  • 獬豸冠:獬豸是一种象征公正的神兽,佩戴其冠表示权威和清白。
  • 绣衣骢马:穿着绣衣、骑着骢马的人,形象优雅。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因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且常常融入对社会时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王冕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理想官员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偶书》以简单的语言勾勒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诗中开篇即提到“圣主临朝问好官”,引出对当时政治的反思,暗示良官在朝堂上的稀缺。诗人用“岂无公论在长安”表达了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显示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接着,通过“野人不入麒麟画”的比喻,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乡野之人无法进入理想的境界,显示出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而“御史都簪獬豸冠”则批判了那些表面上追求公正,实则腐败的官员。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孤独与沉重的情感。北方的霜气和南方的雨声交融,形成一种冷清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一句“谁把梅花仔细看”,更是以梅花象征高洁的品格,质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究竟还有谁能静下心来品味生活中的美好。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主临朝问好官:皇帝在朝堂上询问表现良好的官员。
  2. 岂无公论在长安:难道在长安没有公正的评价吗?
  3. 野人不入麒麟画:乡野之人无法进入理想的美好境界。
  4. 御史都簪獬豸冠:监察官员表面上追求公正,实则腐败。
  5. 直北五更霜气重:北方清晨的霜气沉重,暗示寒冷与孤独。
  6. 江南三月雨声寒:南方三月的雨声带来寒意,增添了忧愁。
  7. 绣衣骢马金陵道:穿着华丽衣服的人骑马在金陵的道路上。
  8. 谁把梅花仔细看:究竟有谁能细致地欣赏梅花的美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直北五更霜气重,江南三月雨声寒”,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麒麟画”和“梅花”来象征理想与高洁的品格。
  • 设问:通过“岂无公论在长安?”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对理想官员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在动荡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麒麟:象征理想中的美好与正义。
  • 獬豸:象征公正与权威。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与美好。
  • 霜气:象征寒冷、孤独与无情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大臣
    • C. 平民
    • D. 画家
  2. “江南三月雨声寒”中,“寒”表示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悲伤
    • C. 欢乐
    • D. 兴奋
  3. “谁把梅花仔细看”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洁
    • C. 权力
    • D. 战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冕的《偶书》相比,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在风格上,陶渊明的作品更倾向于理想化的世外桃源,而王冕则通过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展现了对社会的关切与批判。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王冕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元代文学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