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顾迂客雷阮徒招集吴山登高用昌黎人日城南登高韵》
时间: 2025-01-10 18:5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令序恣间寻,吴人雅好弄。
微风况暄和,次帽不觉冻。
群贤欣华至,夙饶济胜用。
飞步蹑崚嶒,惭余未能从。
彦先载酒来,次宗辄与共。
相携升仙槎,空阔随目送。
石湖晚更平,绿净绝攒葑。
白发演霓裳,遏云声四纵。
方罄卜夜欢,兹游讵倥偬。
词客一流连,山灵亦增重。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美丽的日子里,吴地的人们特别喜欢游玩。微风轻拂,天气温暖,我的帽子都没感觉到凉意。众多才俊齐聚此地,早已准备好美酒佳肴。我们在高山上飞步而行,我感到愧疚,因为我未能跟上大家的步伐。彦先带来了酒,大家一起欢聚。我们相携着乘上仙舟,眼前的风景开阔,随目送去。石湖的水面在傍晚时分更显平静,绿水清澈如同没有杂草。白发人儿唱着华美的霓裳,歌声悠扬,似乎要把云彩也遏制住。正当我们尽情欢聚之时,这次游玩似乎是如此匆忙。词人们在此流连忘返,连山灵也为之增添了些许神秘。
注释:
- 令序:指的是开头的序言,表示时间或场合。
- 恣间寻:自由地在间隙中游玩。
- 吴人:指吴地的人,特指江南一带的人。
- 蹑崚嶒:轻轻地走在高山峻岭上。
- 仙槎:传说中的神仙之舟,象征着美好的旅程。
- 演霓裳:表演《霓裳羽衣舞》,象征着华丽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儒鱼,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对山水诗情有独钟。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与友人登高游玩时的愉悦心情和对友谊的珍惜。重阳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登高是习俗之一,象征着长寿与美好。
诗歌鉴赏:
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人际交往,展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热爱和对友人相聚的欢愉。诗中描绘的高山、石湖、微风、白发等意象,富有生动的画面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飞步蹑崚嶒”与“相携升仙槎”之间的对比,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融入群贤之中,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情感的张力使整首诗更具深度。
此外,诗中通过自然的变化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山灵与词客的结合,既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令序恣间寻”: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自由地游玩。
- “吴人雅好弄”:吴地的人们热衷于游玩。
- “微风况暄和”:微风轻拂,天气暖和。
- “次帽不觉冻”:连帽子都没感觉到寒冷。
- “群贤欣华至”:众多才俊欢聚于此。
- “夙饶济胜用”:早已准备好美酒佳肴。
- “飞步蹑崚嶒”:在高山上轻快地行走。
- “惭余未能从”:感到愧疚未能跟上。
- “彦先载酒来”:彦先(友人)带来美酒。
- “次宗辄与共”:大家欢聚一堂。
- “相携升仙槎”:共同乘着仙舟。
- “空阔随目送”:眼前风景开阔。
- “石湖晚更平”:傍晚时分石湖更显平静。
- “绿净绝攒葑”:水面清澈如同没有杂草。
- “白发演霓裳”:白发人儿表演华美舞蹈。
- “遏云声四纵”:歌声悠扬似乎要遏制云彩。
- “方罄卜夜欢”:尽情享受夜晚的欢愉。
- “兹游讵倥偬”:这次游玩似乎很匆忙。
- “词客一流连”:词人们在此留连忘返。
- “山灵亦增重”:连山灵也为之增添神秘。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相携升仙槎”),形成了优美的意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友谊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壮丽与挺拔,代表了友谊的高尚。
- 石湖:象征宁静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飞步蹑崚嶒”意指什么?
- A. 快速行走在高山上
- B. 缓慢行走在平地
- C. 跳跃在溪水中
- D. 坐在树下休息
-
诗中提到的“仙槎”象征什么?
- A. 普通的船
- B. 神仙的舟船,象征美好的旅程
- C. 战争的船只
- D. 渔船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暘》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魏儒鱼的《九日顾迂客》与王维的《山居秋暘》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际关系,但前者更强调友谊的欢聚,而后者则更加突出自然的宁静之美,展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