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四 梅妃
作者: 王士禛 〔清代〕
天然姿媚。比向梅花应不异。
一斛珍珠。得似鲛人泪点无。
文园老去。恨煞无人能解赋。
我见应怜。不索长门买赋钱。
白话文翻译:
这位自然天成的女子姿态美丽,
与梅花相比,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她的美如同一斛珍珠,
却不似鲛人的泪珠那样珍贵。
在文艺的世界里我已渐渐衰老,
真令人恨,不会有人能够理解我的诗赋。
我看到她应是值得怜惜的,而
我却不想去长门买她的诗赋。
注释:
- 天然姿媚:自然天成,姿态美丽。
- 比向梅花应不异:与梅花相比,应该没有什么不同。
- 一斛珍珠:这里用“珍珠”比喻女子的美丽。
- 鲛人泪点:鲛人传说中会流出珍珠般的泪水,用以形容珍贵。
- 文园老去:在文艺的领域中年岁已渐渐增长。
- 恨煞:非常恨。
- 长门:长门是古代指代宫廷,常用于形容宫女或歌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禛(1668年-1730年),字梦阮,号澄怀,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以清新隽永著称,尤其在词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背景受到当时文学环境的影响,作者通过对梅妃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四 梅妃》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王士禛通过对梅妃的赞美,展现了对美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光的无奈感。词的开头以“天然姿媚”引入,直接点明了梅妃的美丽,接着用“梅花”来做对比,表明梅妃的美丽并不逊色于梅花,暗示一种清雅的气质。
“一斛珍珠”和“鲛人泪点”的对比,则突出了梅妃的美丽虽然珍贵,但依然有一种淡淡的哀伤。王士禛在词中透露出一种对文艺创作的无奈与失落,特别是“恨煞无人能解赋”,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最后一句“不索长门买赋钱”则反映了他对美的珍视与对世俗的超脱,虽有美丽却不求物质的回报。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整首词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王士禛作为清代文学家对美与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然姿媚:自然的美丽。
- 比向梅花应不异:与梅花相比毫不逊色。
- 一斛珍珠:用珍珠形容梅妃的美丽,显示出她的独特。
- 得似鲛人泪点无:即使美丽如珍珠,也不及鲛人的泪水那般珍稀。
- 文园老去:在文艺的道路上,时间在流逝。
- 恨煞无人能解赋:对创作的孤独感慨,心中有愁无人能懂。
- 我见应怜:见到美丽的梅妃,感到怜惜。
- 不索长门买赋钱:不求回报的态度。
-
修辞手法:本词中使用了比喻(如“珍珠”、“鲛人泪”)、对比(梅花与梅妃的比较)等手法,增强了表达的艺术性和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词集中表现了对美的欣赏和对创作孤独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梅妃:象征着美丽与优雅,展现了作者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 珍珠:代表着珍贵的事物,暗示梅妃的美丽是独特的。
- 鲛人泪:象征着难以获得的美好,寓意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天然姿媚”中的“天然”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天成
B. 人工制造
C. 偶然的 -
词中用“梅花”来比喻什么?
A. 梅妃的美丽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花开 -
“不索长门买赋钱”的意思是?
A. 渴望财富
B. 不求回报
C. 向人借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虞美人·听雨》
诗词对比: 王士禛的《减字木兰花 其四 梅妃》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王士禛侧重于对梅妃的描绘,情感更为沉郁;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波动,情感更加细腻动人。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作者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王士禛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