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
时间: 2025-01-27 03:1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
酒醒高楼寒几许。极目遥天,天也多风雨。
花落何曾回一顾。残阳故故红无数。
燕子来时春已暮。凭藉东风,尚作回身舞。
飞尽飞花飞尽絮。青山惯见人来去。
白话文翻译:
酒醒时在高楼上,感觉寒意有几分。极目远望,天空也是风雨交加。
花落了是否曾回头看一眼?残阳依旧,红色的余晖数不胜数。
燕子来时,春天已经结束。凭借着东风,依旧可以回身翩翩起舞。
飞舞的花瓣、飞扬的柳絮都已尽散。青山早已习惯了人来人往。
注释:
- 酒醒:指醒酒,醒来后清醒的状态。
- 高楼:高高的楼阁,象征着孤独和高远的视野。
- 极目:极目远望,表示视野开阔。
- 花落:指花朵凋零,隐喻时间的流逝。
- 残阳:夕阳西下,象征着时光的荏苒。
- 燕子:春天的象征,燕子归来标志春天的到来。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飞尽:飞散殆尽,表达一种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1910-1979),字子文,号咏雩,江苏南通人,近现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1942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动荡,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织,诗人在这种环境下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壬午,一九四二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词作。开篇以“酒醒高楼寒几许”引入,酒醒后的寒意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凄凉,仿佛高楼之上,虽可俯瞰万千景色,但心中依旧是冷寂。接着“极目遥天,天也多风雨”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不安。
诗中提到的“花落何曾回一顾”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凋零,也象征着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残阳的“红无数”又展现出一种美丽的哀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光景,而春天的燕子与东风则代表了生命的希望与重生。在诗的最后,飞尽的花与絮,表现出人世间的无常与变迁,青山见证了无数的人来去,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酒醒高楼寒几许:酒醒后,站在高楼,感受到寒意的侵袭,暗示内心的孤独。
- 极目遥天,天也多风雨:远望天空,风雨交加,象征着外界的动荡。
- 花落何曾回一顾:花瓣凋落,是否曾被珍视,表达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惋惜。
- 残阳故故红无数:夕阳余晖,虽美却已是逝去,暗示时间的无情。
- 燕子来时春已暮:燕子归来时,春天却已结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 凭藉东风,尚作回身舞:借助春风,依旧可以翩翩起舞,表达对生命的执着与希望。
- 飞尽飞花飞尽絮:花瓣和柳絮飞散,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终将失去。
- 青山惯见人来去:青山见证了无数的人生起伏,反映出自然的恒久与人生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醒”与内心的孤独相连,表现出情感的共鸣。
- 拟人:自然元素如花、燕子等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飞尽飞花飞尽絮”,通过重复和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及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动荡时代中对过往美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酒:象征着人生的欢愉与苦涩,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 高楼:象征着孤独与高远的视野,反映出诗人的思考与感受。
- 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表达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 残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惋惜。
- 燕子:春的象征,寄托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变迁,体现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醒”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期待
D. 愤怒 -
“花落何曾回一顾”中的“花”象征了什么? A. 永恒
B. 美好与短暂
C. 希望
D. 未来 -
诗中提到的“青山惯见人来去”主要强调了什么主题? A. 时间的流逝
B. 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D. 乡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咏雩的《蝶恋花·壬午》更加强调了历史背景下的孤独与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细腻描绘。两者都展现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但情感的深度与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黄咏雩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