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道商山节候犀,晓来帘外半空枝。
明朝落尽无蜂蝶,冷暖人情我最知。
白话文翻译:
不要说商山的节令如同犀牛一样严肃,
清晨时分,窗外的半空中依然有花枝摇曳。
明天花落尽了,就不会再有蜜蜂和蝴蝶了,
在这冷暖变化中,人情世态我最是了解。
注释:
- 商山:位于今陕西省,是古代文人雅士游乐之地,常用以指代自然景色。
- 犀:犀牛,这里可能用来形容节令的严峻。
- 晓来:清晨来临,指的是早上的时光。
- 帘外:窗帘外面,指代室外的景象。
- 明朝:明天,指未来的时间。
- 冷暖人情:指人世间的冷暖变化和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商山”与“节候”,反映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关系。古人常通过自然景象来映射人情世态,商山则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约1049年—1126年),字君平,号茆檀,晚号竹溪居士,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作者在此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写下此诗以表达人情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透过春天的杏花,表现出诗人对生命与人情的感悟。开头两句通过“莫道商山节候犀”引入,表现出一种对严肃节令的反叛,诗人并不愿意接受那种冰冷的节令观念。他看到窗外的花枝摇曳,清晨的气息充满生机,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后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明天花落后,蜜蜂和蝴蝶将不再光顾,生命的短暂与人情的冷暖交织在一起。诗人在这变化中,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情世态的复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洞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道商山节候犀:不要以为商山的节令如同犀牛般严峻,暗示对常规观念的反叛。
- 晓来帘外半空枝:清晨时分,窗外的花枝依旧摇曳,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明朝落尽无蜂蝶:明天花朵凋谢后便不会再有蜜蜂和蝴蝶,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冷暖人情我最知:在这冷暖变幻中,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晓来”与“明朝”,“落尽”与“无蜂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花朵与蜜蜂、蝴蝶相联系,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比喻:将商山节候比作犀牛,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冷峻严酷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蜂蝶: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美丽,但同时也暗示生命的短暂。
- 帘外:窗外的世界,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商山”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种节令
C. 一种动物
D.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明朝”指的是? A. 明天
B. 明亮的早晨
C. 明代
D. 一种花 -
诗人对人情的看法是? A. 无所谓
B. 深刻理解
C. 轻视
D. 只是观察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禹偁的《和仲咸杏花三绝句》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但杜甫的作品更倾向于表现社会动荡中的无奈与忧虑,而王禹偁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静谧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禹偁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