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56:09

不拜称元诏,甘爰十族书。

壮心同岳柱,寒骨委江鱼。

天壤精英在,衣冠想像馀。

拜瞻常怵惕,忠孝捡身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
不拜称元诏,甘爰十族书。
壮心同岳柱,寒骨委江鱼。
天壤精英在,衣冠想像馀。
拜瞻常怵惕,忠孝捡身疏。

白话文翻译:

我不愿去拜谒那封建皇帝的诏书,宁愿与我的十族同胞一起被书写在历史的篇章中。
我的壮志与高山岳一样坚固,但如今我的尸骨却如江中的鱼,任凭河水漂流。
在这天地之间,英才依然存在,但我所穿的衣冠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光鲜。
我在拜谒时常感到惶恐不安,忠孝之心在我身上却显得疏远了。

注释:

  • 称元诏:指封建皇帝的诏书,象征着权力和等级制度。
  • 甘爰:愿意、乐意。
  • 十族书:指与自己一同被记载的亲族,寓意对家族的忠诚。
  • 壮心:形容豪情壮志。
  • 岳柱:比喻山岳的高大,象征志向的坚定。
  • 寒骨:形容自己身处困境的身体状况。
  • 天壤精英:指在天地之间才华横溢的人。
  • 衣冠想像馀:对昔日荣华的怀念,现状的对比。
  • 拜瞻:指朝拜和仰望,表示对权威的敬畏。
  • 忠孝:传统道德观念中对父母的忠诚和孝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苞(1665年-1730年),字静之,号峭岩,清代文学家,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质朴著称,常寄托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方苞身处的时代,士人面临着忠于传统与适应变革的矛盾,诗中流露出对封建礼教和权威的反思。

诗歌鉴赏: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通过对个人志向与社会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方苞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诗的开头即以“不拜称元诏”开场,表明了诗人对封建权威的不屑与拒绝,表达了他对权力的抗拒和对家族、亲情的重视。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甘爰十族书”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诗人愿意与家族共同承载命运,彰显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忠诚。

在“壮心同岳柱”中,诗人用“岳柱”比喻自己的志向,体现了他高昂的理想与追求。然而,随即而来的“寒骨委江鱼”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具张力。

最后,诗中的“忠孝捡身疏”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传统道德的反思,也揭示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无力感。方苞通过对比与反讽,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深刻地表达了对时代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拜称元诏:反对封建皇权,不愿屈从。
  2. 甘爰十族书:愿意与家族同在,强调亲情。
  3. 壮心同岳柱:志向高远,坚韧不拔。
  4. 寒骨委江鱼:身处困境,感到无助。
  5. 天壤精英在:强调人才的存在。
  6. 衣冠想像馀:对往日荣华的怀念。
  7. 拜瞻常怵惕:对权威的惶恐。
  8. 忠孝捡身疏:忠孝之心的疏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志向比作“岳柱”,表达坚定的追求。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忠诚与理想的矛盾展开,表达个人对封建制度的反思与对家族亲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岳柱:象征坚韧的理想与信念。
  • 江鱼:象征无助与漂泊的命运。
  • 衣冠:象征传统与身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苞对于“元诏”的态度是: A. 赞同
    B. 不屑
    C. 迷茫
    D. 忽视

  2. “壮心同岳柱”中的“岳柱”象征: A. 传统
    B. 志向
    C. 家族
    D.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寒骨”主要表达了诗人的: A. 忍耐
    B. 成就
    C. 无奈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中表达的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时局的反思,与方苞的诗有相似之处,都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家国的情感,虽在形式与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士人对时代的深刻关注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方苞《诗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