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羹苋》
时间: 2025-01-23 20:5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羹苋
作者: 方岳 〔宋代〕
琉璃蒸乳压左犭右屯膏,
未抵斋厨格调高。
脱粟饭香供野苋,
荷锄人饱捻霜毛。
断无文伯可相累,
比似何曾无大毫。
见说能医射工每,
人间此物政骚骚。
白话文翻译
将牛奶蒸成琉璃般的乳,
但比不上斋厨的高雅格调。
脱去外壳的米饭香气扑鼻,
田间的农人吃得饱满,手上沾满霜毛。
断然没有文伯(指文人)来打扰,
似乎从来没有人对我斤斤计较。
听说这东西能医治射工的病,
人间的这道菜真是令人陶醉。
注释
字词注释
- 琉璃:一种透明如水的材料,形容蒸乳时的光泽。
- 犭:古代汉字偏旁,指犬,双耳的意思。
- 屯膏:指浓厚的脂肪或油脂。
- 脱粟:去掉外壳的谷物。
- 霜毛:指降霜后的植物,可能形容田间景象。
- 文伯:文人或士大夫的代称。
- 射工:指射箭的工匠或专业人士。
- 骚骚:形容食物的香味四溢。
典故解析
“文伯”指的是历史上的文人,传统上他们的生活讲究高雅与文化修养,诗中提到文伯可能是在强调与普通人的生活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子舜,号汝舟,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以自然景物和乡土生活为题材,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方岳与友人聚会时,因品尝羹苋而发。羹苋是当时普遍食材,体现了诗人对平常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饮食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次韵羹苋》是一首生动形象的饮食诗,通过对羹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诗中用“琉璃蒸乳”来形容羹苋的清香,展现了其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却又起到了自谦的作用,提到“未抵斋厨格调高”,暗示自己的饮食虽然美味,却无法与高雅的斋厨相比。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羹苋的美味,也点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一种质朴的幸福感。诗人通过“脱粟饭香供野苋”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现了对农人辛勤劳动的尊重与赞美。而“荷锄人饱捻霜毛”的意象,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田园生活的真实感,勾画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
最后几句则反转了整个诗的基调,提到了“文伯”的不存在,似乎在强调诗人不愿被世俗的文人圈子所累,反而更享受这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整首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高雅文化的独立思考,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琉璃蒸乳压左犭右屯膏:形容羹苋的色泽和浓郁的奶香。
- 未抵斋厨格调高:自谦地表示自己的饮食品位不如高雅的斋厨。
- 脱粟饭香供野苋:米饭去掉外壳后,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表现出乡土气息。
- 荷锄人饱捻霜毛:描绘农村劳动者的生活,体现出他们的满足与辛劳。
- 断无文伯可相累:表明自己与文人无缘,强调了宁静的生活。
- 比似何曾无大毫:揶揄那些追求名利的文人,强调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见说能医射工每:提到羹苋的药用价值,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 人间此物政骚骚:形容羹苋的香味四溢,令人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琉璃蒸乳”形容羹苋的清香。
- 对仗:整首诗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农人生活的描绘,赋予了农村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羹苋,表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对高雅文化的独立思考,传递出一种宁静而充实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羹苋:象征自然与质朴的生活。
- 琉璃:象征美好、透明的生活品质。
- 文伯:象征文人社会对个人的束缚。
- 荷锄人:象征勤劳与真实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琉璃蒸乳”主要指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装饰品
C. 一种食材
D. 一种艺术品 -
诗人对“文伯”的态度是? A. 尊重
B. 反感
C. 崇拜
D. 忽视 -
“荷锄人饱捻霜毛”描绘了什么场景? A. 市井生活
B. 农村田园
C. 文人雅集
D. 乡村集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方岳与王维的诗作均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方岳更侧重于饮食与生活的细节,王维则更强调山水的意境和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