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其二 挽伶工贾璧云》

时间: 2025-01-11 07:57:58

月映弓弯响屧轻。

珠喉呖呖斗流莺。

大千春色眉头聚,谁似人间贾翰卿。

余雪涕,话倾城。

鬓丝白尽米嘉荣。

十年我亦伶俜甚,凝碧重来别有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映弓弯响屧轻。
珠喉呖呖斗流莺。
大千春色眉头聚,
谁似人间贾翰卿。
余雪涕,话倾城。
鬓丝白尽米嘉荣。
十年我亦伶俜甚,
凝碧重来别有情。

白话文翻译:

月光映照下,弓形的鞋轻轻响起。
珠喉的鸟儿在争斗,啼声宛如流莺。
万千春色聚集在眉头,
谁能比得上人间的贾翰卿?
我泪流满面,诉说着倾城之事。
鬓发已白,像米粒般光荣。
十年来我也孤独寂寞,
重回此地,别有一番情感。

注释:

  • 响屧:轻便的鞋子,屧指的是一种鞋子,通常是用竹子或木头做的。
  • 珠喉:形容鸟的喉咙,如同珠子般悦耳,美丽动听。
  • 斗流莺:指鸟儿在争斗,喻指歌声的争鸣。
  • 贾翰卿:指贾宝玉,出自《红楼梦》,为人间才子。
  • 余雪涕:我泪流满面。
  • 米嘉荣:比喻头发已经白了,像米粒一样光亮。
  • 伶俜:形容孤独、寂寞。

典故解析:

  • 贾翰卿: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是一个才情出众的人物,诗中借此来表现对人间才子佳人的向往与思念。
  • 倾城:指美丽的女子,形容其美貌如倾国倾城之貌,常用于古诗词中描述美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晚清的动荡与民国初年的变革,作品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赵尊岳对人事的感慨之时,表达了他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对春色与人间才子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台城路 其二 挽伶工贾璧云》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月光、鸟鸣、春色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开头两句,诗人以“月映弓弯响屧轻”描绘夜色中的幽静,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接着,珠喉的鸟儿鸣唱,仿佛在为这春夜增添生机与活力。

“谁似人间贾翰卿”一句,直指人间的才子,带有一种怀念与向往的情感。贾宝玉作为古典文学中的重要角色,象征着美好与才情,诗人以此引出对理想人性的追求。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逐渐变得沉重,“余雪涕,话倾城”中透出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思。

结尾两句,诗人以“十年我亦伶俜甚,凝碧重来别有情”收束,表达了自身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为重回旧地注入了新的情感。整首诗在轻快与沉重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映弓弯响屧轻:月光下,弓形的鞋轻轻响起,表现了夜的宁静与轻盈。
  2. 珠喉呖呖斗流莺:鸟儿的歌声宛如流莺般动听,呈现生机与活泼。
  3. 大千春色眉头聚:春天的万千色彩汇聚在眉间,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4. 谁似人间贾翰卿:对人间才子的感慨,表现对理想化人物的向往。
  5. 余雪涕,话倾城:泪水流下,诉说着倾城之事,体现深厚的感情。
  6. 鬓丝白尽米嘉荣:头发已白,像米粒般光亮,表现岁月的流逝与无奈。
  7. 十年我亦伶俜甚:十年来的孤独感,感慨生活的无常。
  8. 凝碧重来别有情:重回此地,带着新的情感,表达对旧地的依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丝白尽米嘉荣”,将白发比作米粒,形象生动。
  • 拟人:如“珠喉呖呖”,赋予鸟儿以情感与生命。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体现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青春、理想和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索。
  • 流莺:代表美与生机。
  • 春色:象征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贾翰卿:象征理想与才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贾翰卿”指代哪位文学人物?

    • A. 李白
    • B. 贾宝玉
    • C. 杜甫
    • D. 陶渊明
  2. “余雪涕,话倾城”中的“倾城”是指?

    • A. 城市
    • B. 美貌
    • C. 春天
    • D. 孤独
  3.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怀念与孤独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B. 贾宝玉
  2. B. 美貌
  3. B. 怀念与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江南水”。
  • 李白的《庐山谣》,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尊岳的《台城路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各异。
  • 赵尊岳的诗更偏向于典雅细腻,而李清照的则更加直接与感性。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解析》
  • 《红楼梦》原著及相关注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