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葛征君
谢榛
西城闲访葛洪家,
篱落秋余白豆花。
高枕自知无俗梦,
数椽茅屋在烟霞。
白话文翻译:
我在西城闲游,造访葛洪的家。
篱笆后院秋天的豆花还残留着白色的花朵。
我高枕无忧,心中自知没有世俗的梦境,
那几间茅屋隐没在烟雾和霞光之中。
注释:
- 西城:指明代南京的西城,地名。
- 葛洪:古代著名的道教思想家,著作有《抱朴子》,诗中提到的“葛洪家”指代其隐居之所。
- 篱落:指围在院子周围的篱笆。
- 白豆花:豆类植物的花,象征着秋天的宁静与自然。
- 高枕:高枕而卧,形容安稳、无忧。
- 数椽茅屋:形容简朴的住处,数量不多的茅屋。
典故解析:
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教士,他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中提到葛洪的家,暗示作者崇尚隐逸生活,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南溪,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访葛洪遗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宁静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访葛洪家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开篇“西城闲访葛洪家”,直入主题,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他在西城游览,寻找葛洪的隐居之地。接着“篱落秋余白豆花”,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淡雅,白豆花的残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感受,“高枕自知无俗梦”,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淡然,心中无烦恼,卧于简朴茅屋之间,享受着烟霞的景致,似乎与世无争,隐逸于山水之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城闲访葛洪家”:诗人漫步至西城,探访葛洪的居所,表明一种悠闲自在的态度。
- “篱落秋余白豆花”: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篱笆围绕的院子里,豆花虽已残存,却仍显清雅。
- “高枕自知无俗梦”: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宁静与自知,强调无世俗扰念。
- “数椽茅屋在烟霞”:简单的茅屋被烟霞环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篱落”与“豆花”的搭配,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豆花、茅屋、烟霞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雅的田园氛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宁静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西城:象征着诗人追求的自由与宁静之地。
- 白豆花:象征着自然的纯洁与生命的脆弱,暗示时间的流逝。
- 茅屋: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诗人追求的理想居所。
- 烟霞: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神秘,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葛洪”是哪个时代的著名人物?
- A. 汉代
- B. 东晋
- C. 唐代
-
诗中“高枕自知无俗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追求名利
- B. 安然自若
- C. 忧虑重重
-
“数椽茅屋在烟霞”中的“烟霞”指的是什么?
- A. 乡村的炊烟
- B. 自然的云雾和霞光
- C. 大城市的霓虹
答案:
- B. 东晋
- B. 安然自若
- B. 自然的云雾和霞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谢榛的《访葛征君》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意境,前者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氛围,而后者则强调个人心境的安宁与超脱。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榛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