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昌龄的《闺怨》原文如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闺阁中的年轻少妇并不知道愁苦,春天的日子里,她在翠绿的楼阁上精心打扮。忽然看到陌生的地方杨柳的色彩,心中不禁感到后悔,让丈夫去追求功名。
注释
字词注释:
- 闺中:指闺房,女子的住所。
- 少妇:年轻的已婚女子。
- 凝妆:精心化妆。
- 翠楼:绿意盎然的楼阁,象征青春美丽。
- 陌头:陌生的地方。
- 杨柳色:指杨柳的绿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悔教:后悔让。
典故解析:
- “封侯”指的是古代官位中的封爵,象征着追求功名与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季凌,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古风,作品富有激情,常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闺怨》作于盛唐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王昌龄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功名之间的矛盾心理。
诗歌鉴赏
《闺怨》是一首情感深邃的七言绝句,透过简单的四句诗,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思考。诗中描写了一位年轻少妇的内心世界,她在春日阳光下打扮自己,表面上似乎无忧无虑,但随着对杨柳的突然目光,她的内心却涌起了悔意。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刻,令读者感受到一种隐秘的忧伤。
诗的开头“闺中少妇不知愁”展现了诗人对少妇的描述,她的生活看似平静而美好。然而,随着“忽见陌头杨柳色”的描写,诗人引入了外部世界的色彩,使得少妇的内心产生了波动。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提醒了她生命的生机与美好,但同时也是对她丈夫追求功名的反思。
最后一句“悔教夫婿觅封侯”将整个情感推向高潮,少妇对丈夫追求功名的后悔,折射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这种情感的交织让整首诗充满了复杂的人性思考,展现了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闺中少妇不知愁”:描写少妇的生活状态,她身处闺房,表面无忧。
- “春日凝妆上翠楼”:春天的日子,她在打扮自己,展现青春的美丽。
- “忽见陌头杨柳色”:突然看到外面的春天,心中生出感慨。
- “悔教夫婿觅封侯”:后悔丈夫追求功名,留恋眼前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少妇的无忧与后来的悔意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杨柳象征生命的希望与青春的美好。
- 拟人:将春日和杨柳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社会地位之间的矛盾心态,体现了对家庭幸福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闺中:象征女性的私密空间与生活状态。
- 少妇:代表年轻的生命力与对生活的期待。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闺中少妇初时的状态是什么?
- A. 悲伤
- B. 无忧
- C. 忧愁
- D. 快乐
-
她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 A. 失去了青春
- B. 丈夫追求功名
- C. 离开家乡
- D. 朋友的背叛
-
诗中出现的季节是什么?
- A. 夏
- B. 秋
- C. 春
- D. 冬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闺怨》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表现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但王昌龄更多地集中在女性的内心感受,而李商隐则探讨了离别与忧伤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诗集》
- 《唐诗评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