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智及上人》
时间: 2025-01-11 22:36: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远在越江南,何日相寻过海帆。
少借禅房一十笏,全翻经藏五千函。
寒炉拨火宜煨芋,夜月裁诗定倚杉。
儗结愿香归未得,碧莲花老补陀岩。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远在越江南,不知道何时能相聚共渡海帆。
借一间禅房暂住十天,翻阅五千卷的经书。
寒冷的炉子上适合烤芋头,夜晚的明月下我在杉树旁写诗。
虽然许下了愿望香火未曾归来,碧莲花已在补陀岩上老去。
注释:
- 越江南:指的是越南南部地区,作者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海帆:指乘船过海,象征着远行和重聚的渴望。
- 禅房:是一种修行的地方,借此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十笏:古代计量时间,约十天。
- 经藏:佛教经典的总称。
- 寒炉拨火:形容在寒冷的环境中生火取暖。
- 愿香:指许下的愿望,常与香火联系在一起。
- 碧莲花:通常象征纯洁和高尚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元代诗人,字子公,号松溪。他以清新明快的风格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分隔两地之时,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重聚的渴望。社会动荡不安的元代背景下,诗人借此寄情于诗,寄托了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寄智及上人》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寂寞的夜晚,借助自然的景象抒发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虽然相隔遥远,但心中对重聚的渴望依然强烈。紧接着,诗人提到借住禅房和翻阅经藏,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隐喻了他希望通过修行来平复内心的思绪。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寒炉的温暖和夜月的美丽,展现了一个悠闲宁静的生活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得以静下心来创作,夜月与杉树的意象更是增添了一种孤独而又高雅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未能实现愿望的遗憾,碧莲花的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对理想的追求未果,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远在越江南:开篇即点出思念的对象与地理位置。
- 何日相寻过海帆:表达了对重聚的期待和不确定性。
- 少借禅房一十笏:借住禅房,代表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全翻经藏五千函:以翻阅经书的方式表明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 寒炉拨火宜煨芋:描绘了温暖的生活场景,体现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夜月裁诗定倚杉:夜深人静时,诗人在杉树下创作,显现出诗人的灵感与孤独。
- 儗结愿香归未得:虽有美好的愿望,但未能实现,表达内心的失落。
- 碧莲花老补陀岩:藉莲花的枯萎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未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炉拨火”与“夜月裁诗”,形成对称美。
- 意象:运用“月”、“杉”、“莲”等自然意象,增添诗的意境。
- 拟人:“碧莲花老”赋予植物以人性,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围绕思念与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月光下的情感尤为深邃。
- 杉:象征高洁与坚韧,与诗人情感相呼应。
- 莲:象征纯洁和理想,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想念的是谁?
- A. 故乡
- B. 老朋友
- C. 家人
- D. 自己
-
诗中提到的“寒炉拨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寒冷
- B. 温暖
- C. 忧伤
- D. 惆怅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碧莲花”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时间的流逝
- C. 美好
- D.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赠友人》- 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张翥的诗歌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豪放与张翥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常用豪情壮志的语气,而张翥则更显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