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北
作者: 陈著 〔宋代〕
随人入宝坊,一坐到斜阳。
僧老话多古,春来山自香。
放吟聊走笔,乘兴不论觞。
今日是何日,悠然何有乡。
白话文翻译:
跟随朋友进入宝坊,坐下时正值斜阳。
老僧谈论着许多古老的事情,春天来了山中自有芳香。
放声吟唱随意写字,兴致勃勃不论酒杯。
今天是什么日子,悠然自得又何必挂念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宝坊:一种亭子或休息的场所,可能指的是风景秀丽的地方。
- 斜阳:指傍晚的阳光,光线柔和,带有诗意的感觉。
- 僧老:指年长的和尚,通常是智慧的象征。
- 春来:春天来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香:指花草的香气,表达春天的美好。
- 放吟:指随意吟唱,抒发情感。
- 觞:酒杯,表示饮酒。
- 悠然:形容心情轻松自在。
- 乡:故乡,思乡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特别著名的典故,但“春来山自香”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自然美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士平,号南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诗人在游览风景名胜之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了心中的惬意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自然的语调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游览的愉悦。开篇“随人入宝坊,一坐到斜阳”便营造出了一幅温暖而安静的画面,诗人跟随友人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好坐在斜阳之下,给人一种恬静的感受。
接下来的“僧老话多古,春来山自香”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老僧所谈的古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而“春来山自香”则让人领略到春天的美好,山间的花草散发出清香,生机盎然,正是春天的象征。
“放吟聊走笔,乘兴不论觞”中的“放吟”和“走笔”,彰显了诗人在游览中的自由与随意,表达了他在此刻的放松与愉悦。“乘兴不论觞”,说明他并不在意饮酒,而是更享受当下的情景,酒杯的存在反而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一句“今日是何日,悠然何有乡”则是将思绪逐渐带回到现实,诗人沉浸在当下的惬意中,虽有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的是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悠闲的叙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陶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随人入宝坊,一坐到斜阳:随同朋友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好坐在阳光斜射的地方,营造出温暖、宁静的氛围。
- 僧老话多古,春来山自香:老僧谈论许多古老的事情,春天的到来让山间的花香四溢,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放吟聊走笔,乘兴不论觞:随意吟唱与写作,享受兴致带来的乐趣,不在乎饮酒的场合,突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 今日是何日,悠然何有乡:对时间的淡然,心中虽有故乡的思念,但更享受此刻的悠闲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春来山自香”使用了隐喻,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
- 对仗:如“一坐到斜阳”和“春来山自香”,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天与山的香气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热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游览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坊: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的地方,反映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斜阳:代表着一种温柔的时光,带来惬意与怀旧的情感。
- 僧老:象征智慧与历史的承载者,带有对古老文化的尊重。
- 春: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充满生机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宝坊”是指什么? A. 一种饮酒的场所
B. 亭子或休息的地方
C. 一种古老的建筑 -
“今日是何日,悠然何有乡”中的“悠然”表示什么? A. 轻松自在
B. 忧愁苦闷
C. 忙忙碌碌 -
诗中提到的“老僧”主要谈论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古老的故事
C. 春天的景色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与自然的融合,主题相近。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在意象的营造上更为细腻,而陈著则更直接抒发了当下的心情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