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以石舟戏于池》

时间: 2025-01-27 03:51:40

浮生已付四宜休,老病光阴黄叶秋。

底用燕嬉居画舫,何妨飘忽悟虚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儿童以石舟戏于池
浮生已付四宜休,老病光阴黄叶秋。
底用燕嬉居画舫,何妨飘忽悟虚舟。

白话文翻译:

孩子们在池塘里玩石舟,
人生已然交给四季去消磨,老病和时光如秋天的黄叶。
何必像燕子嬉戏在画舫上,
何妨随意漂浮,领悟那空虚的舟。

注释:

  • 浮生:浮躁的生活,指人生短暂且变化无常。
  • 四宜休:指四季的变换,说明人生的无常与休息的必要。
  • 老病:指衰老和疾病。
  • 光阴:时间的流逝。
  • 黄叶秋:秋天的黄叶,象征着衰老和生命的终结。
  • 燕嬉:燕子嬉戏,形容孩子们活泼可爱。
  • 画舫:绘有图案的船,象征生活的美好与虚幻。
  • 飘忽:随意漂浮,隐喻人生的随意和无常。
  • 悟虚舟:领悟到虚无的舟,指对人生的领悟与思考。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特别的典故,但“燕嬉”常用来形容儿童的无忧无虑,而“虚舟”则可以联想到佛教或道教中对人生虚幻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生卒年不详),字季良,号紫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儿童天真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生活反思的时期,诗人通过儿童的嬉戏,表达他对人生、时间和虚无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儿童玩耍的场景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开篇以儿童的嬉戏引入,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却转向人生的无常和老病的沉重。这里的“浮生已付四宜休”,既是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是一种无奈的接受。接下来的“何妨飘忽悟虚舟”,则显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放达态度,尽管生活中充满了无常和虚幻,但不妨随性而为,领悟生活的真谛。整首诗在快乐与沉重之间游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儿童以石舟戏于池:描绘儿童在池塘中玩耍的生动场景,传达出童趣与快乐。
    • 浮生已付四宜休:感慨人生短暂,时间如流水,四季轮回。
    • 老病光阴黄叶秋:老去与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时光飞逝,如秋天的黄叶。
    • 底用燕嬉居画舫:质疑为何在虚幻的环境中嬉戏,隐喻对生活的反思。
    • 何妨飘忽悟虚舟:提倡随意而行,领悟人生的虚无。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虚舟”,表达生活的无常与虚幻。
    • 对仗:诗中有意象的对比,如“老病”与“儿童嬉戏”。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儿童的游戏与人生的无常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倡导人们在面对无常时,保持一种随性而为的心态。

意象分析:

  • 儿童:象征纯真、快乐与无忧无虑。
  • 石舟:寓意人生的脆弱和虚幻。
  • 黄叶:象征生命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 画舫:代表美好的生活,但又是虚幻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生”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的生活
    • B. 短暂的生命
    • C. 丰富的经历
  2. 诗中“何妨飘忽悟虚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A.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 B. 对人生的随性和领悟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中“老病光阴黄叶秋”中的“黄叶”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美丽
    • B. 生命的衰败
    • C. 大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但更多表现出思乡之情。
  • 《春晓》: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生命的希望与新生,与本诗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