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田园居》
时间: 2025-01-25 22:53: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田园居
作者: 方岳 〔宋代〕
带郭林塘尽可居,
秫田虽少不如归。
荒烟五亩竹中半,
明月一间山四围。
草卧夕阳牛犊健,
菊留秋色蟹螯肥。
园翁溪友过从惯,
怕有人来莫掩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园居住的理想景象。即便是环绕着城郭的林塘也很适合居住,虽然稻田不多,但也胜过归家。荒烟弥漫的五亩竹林,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四周的山。夕阳下,草地上卧着健壮的牛犊,秋天的菊花留有色彩,蟹的钳子也显得肥美。园中的老翁与溪边的朋友常来往,怕是有人来访,便不敢掩闭大门。
注释:
- 带郭:指环绕城市的地方。
- 秫田:一种水稻,指稻田。
- 荒烟:指水汽或雾气,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草卧:指草地上安静地卧着。
- 蟹螯:指螃蟹的钳子,形容肥美。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明月”与“秋色”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宁静与丰收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田园安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方岳隐居田园时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次韵田园居》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中虽然描写了田园的简朴与自然,却透出一种深沉的满足感。诗的开头以“带郭林塘尽可居”引入,展现了田园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尽管“秫田虽少不如归”,却不觉得失落,反而更显出归隐的快乐。
接下来的描写如“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照耀下的竹林与山峦,构成了一个自然的美景。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到舒适,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从“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可以看到,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致观察与热爱,夕阳下牛犊的健壮,秋菊的色彩和丰盈的蟹都是自然的馈赠,诗人对此充满感激之情。
最后两句“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诗人对友人来访的欢迎态度,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与温暖。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带郭林塘尽可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认为即使是城市边缘的林塘也是理想的居住地。
- 秫田虽少不如归:虽然稻田不多,但归隐的生活更让人向往。
- 荒烟五亩竹中半:描绘了竹林中弥漫的水汽,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
- 明月一间山四围: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四周的山,表现出夜晚的宁静美。
- 草卧夕阳牛犊健:夕阳下,草地上卧着强壮的牛犊,展现了田园的生机。
- 菊留秋色蟹螯肥:秋天的菊花和肥美的蟹象征着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 园翁溪友过从惯:园中的老翁与溪边的朋友常来往,描绘出友谊的温暖。
- 怕有人来莫掩扉:表现出对来访朋友的欢迎与对外界的包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一间山四围”,把月亮比作照亮的灯光,给人以温暖感。
- 拟人:如“草卧”,给草赋予了人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塘: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竹:代表着高洁、坚韧的品质。
- 明月:常常象征着清静与圆满。
- 草、牛犊:代表着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菊花:象征着丰收与秋天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带郭林塘尽可居”中“郭”意指: A. 乡村
B. 城市边缘
C. 森林 -
诗中提到的“蟹螯肥”主要描述的是: A. 螃蟹的生长
B. 秋天的丰收
C. 夕阳的美景 -
“怕有人来莫掩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态度? A. 拒绝
B. 欢迎
C. 冷漠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 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但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与孤独,而方岳的《次韵田园居》则更显温暖与生机。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