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琢玉成器》
时间: 2025-01-11 04:5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琢玉成器
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
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
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
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
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述了作者对玉石雕琢成器过程的感悟。首先,作者认为已知的坚贞品质应该得到怜惜,因为器物尚未成型。辉山的重质方可被重视,而散落的璞玉则令人惊讶。玷污和瑕疵会随着心情而消散,失去瑕疵后眼睛才能明亮。经过琢磨,玉石会散发出虹彩的气息,经过细致的拂拭,水的容貌也会焕发生机。欣赏那冰冷的光辉,轻轻提携着月亮的灵气。最终,期待能够亲手捧握这些珍贵的器物,愿与瑚琏同名。
注释:
- 琢玉:雕琢玉石,通常指将璞玉加工成器物。
- 坚贞:指坚韧不拔的品德和品质。
- 辉山:指光辉的山,象征着优秀的品质和价值。
- 散璞:散落的璞玉,象征尚未成器的原材料。
- 玷灭:玷污、缺陷的消除。
- 瑕:指玉石的瑕疵。
- 虹气:比喻玉石被雕琢后所散发出的光彩。
- 瑚琏:指美玉,象征着高贵的器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浩虚舟,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作品的深邃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常常在诗中探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琢玉成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视和对成长过程的理解,体现了对人性和美德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赋得琢玉成器》以琢磨玉石的过程为主线,通过对玉的雕琢与成器的描写,象征性地传达了对人性修养、品德塑造的深刻思考。诗中前两句“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指出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强调在未成器之前,既要珍视自身的坚贞品质,也要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接着,诗人通过“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展现了优秀品质的显著性与潜在价值。整首诗流畅而富有层次感,既有对玉的细致描绘,又有深邃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成长和美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沐识坚贞,应怜器未成:已知的品德坚贞,应当怜惜尚未成型的器物。
- 辉山方可重,散璞乍堪惊:辉煌的山值得重视,散落的璞玉令人惊叹。
- 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瑕疵随心情的变化而消失,失去瑕疵后眼睛更加明亮。
- 琢磨虹气在,拂拭水容生:经过琢磨,玉石散发出绚丽的光彩,经过拂拭,水的容貌焕发生机。
- 赏玩冰光冷,提携月魄轻:欣赏那冰冷的光辉,轻轻提携着月亮的灵气。
- 伫当亲捧握,瑚琏幸齐名:期待能够亲手捧握这些珍贵的器物,愿与瑚琏同名。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琢磨虹气”比喻玉的光彩,象征内在的品德。
- 对仗:如“玷灭随心正,瑕消夺眼明”,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人性修养的关注,强调在成长过程中,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与珍贵性。诗人通过琢玉的过程,展现了人生的磨砺与蜕变,传达出对美德与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琢玉:象征人内在品质的提升与成长。
- 辉山:象征着突出、优秀的品质。
- 散璞:代表未成器的潜力与价值。
- 冰光:象征清澈、纯净的美德。
- 月魄:象征轻盈与灵动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琢玉”指的是什么? A. 玉石的雕刻
B. 人的成长
C. 自然的景色
答案:A -
“散璞乍堪惊”中的“乍堪”意为? A. 常常
B. 突然
C. 永久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瑚琏”象征什么? A. 普通物品
B. 高贵的器物
C. 自然的风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与人性的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通过对古人的追忆,反思人生价值与意义。
诗词对比:
- 《赋得琢玉成器》与《春江花月夜》对比:两者都探讨了人性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侧重于内在品质的成长,后者则更注重外在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