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社日神林鼓,丰年处处祈。
水痕深浸谷,野烧暖生薇。
农务相寻急,吾诗不疗饥。
夜开闲扣角,亦喜饭牛肥。
白话文翻译:
社日时节,神林中鼓声响起,丰收的年景,处处有人祈祷。
水痕深深浸润着谷地,野火烧过后,温暖使薇菜茁壮生长。
农事繁忙,互相询问急切,然而我的诗歌却无法解饥。
夜晚闲坐,轻轻敲打角,心里也高兴牛儿肥壮。
注释:
-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在春分时节。
- 神林:指供奉土地神的林地,象征农村的信仰与祭祀。
- 水痕:水流留下的痕迹,指浸润土地的水。
- 野烧:指野地烧荒,通常是为了促进植物生长。
- 生薇:薇菜是一种春季野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
- 农务相寻急:描述农民忙于农务,相互寻求帮助的情景。
- 吾诗不疗饥:诗人自谦,表达诗歌无法解决生存问题。
- 夜开闲扣角:指夜晚悠闲地敲打乐器,表示一种放松的心情。
- 饭牛肥:指喂养的牛长得肥壮,暗示丰收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季方,号少岑,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方岳的作品常以农田和自然景观为题材,反映了他对农业、田园生活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社日,正值春季,农民忙于春耕,诗人通过描绘社日的祭祀、丰收的喜悦以及农事的忙碌,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社日次韵》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社日的背景,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农人们的忙碌。开头两句描绘了社日的祭祀活动,使用了“神林”和“鼓”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祭祀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农民对丰收的期待。接下来,诗人借助“水痕”和“野烧”两个意象,描绘了春季田野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农田的丰饶。尤其是“暖生薇”,显示了春季的温暖气候对植物生长的促进。
后两句则带有诗人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在繁忙农务中,诗歌无法填饱肚子的无奈,以及对夜晚放松时刻的珍惜。诗人在闲暇时刻,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但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小确幸,体现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对农田自然的细致描绘,又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深刻的生活体验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社日神林鼓:描绘社日祭祀的场景,鼓声响起,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丰年处处祈:人们在丰收的年景中,四处祈祷,希望风调雨顺。
- 水痕深浸谷:水流浸润谷地,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野烧暖生薇:野地被烧后,温暖的环境促使薇菜成长。
- 农务相寻急:农人们忙于农务,互相询问,表现出农忙的紧迫感。
- 吾诗不疗饥:诗人自谦,诗歌不能解决生存问题。
- 夜开闲扣角:夜晚闲适,轻声敲打乐器,展现放松的心情。
- 亦喜饭牛肥:看到牛儿肥壮,心中感到满足,暗示丰收的喜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社日神林鼓,丰年处处祈”,工整有致。
- 意象:如“水痕”、“野烧”等,生动形象,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农田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丰收的喜悦与农人的忙碌,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日:象征丰收与祈愿的时节。
- 神林鼓:祭祀活动的场景,传达对自然和神明的尊重。
- 水痕:水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滋养。
- 野烧:自然生长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牛肥:象征丰收的喜悦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社日的意义是什么?
- A. 农民休息的日子
- B. 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 C. 农忙的季节
- D. 诗人的生日
-
诗中提到的“薇”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野菜
- B. 一种花
- C. 一种树
- D. 一种动物
-
“吾诗不疗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对生活的失望
- B. 对诗歌的自豪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农忙的痛苦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田园乐》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季的生机与农事忙碌,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动荡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主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日次韵》这首诗,感受其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