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白题诗寺,文箫雁韵楼。
海光浮树杪,山翠滴床头。
热想寒泉濯,春曾煖谷游。
暝钟萝月下,清梦一相求。
白话文翻译:
李白曾在这座寺庙题写过诗,音乐如箫声般悠扬的楼阁映衬着飞翔的雁。海上的光辉照耀着树梢,山的翠绿映入床头。热切地想着在寒泉中洗涤,春天曾在温暖的谷中游玩。傍晚的钟声在藤萝和月光下响起,我在清梦中寻求与你的相会。
注释: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歌才华著称。
- 文箫:指文雅的箫声,箫为一种古代乐器。
- 杪:树梢的意思。
- 滴床头:形容山的翠绿映衬在床头,意象生动。
- 热想:强烈的渴望或思念。
- 濯:洗涤。
- 暝钟:夜晚的钟声。
典故解析:
- 李白题诗: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常常与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相结合,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 寒泉:寒泉象征着清凉和洗净,常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字用之,号涧水,晚号山人。出生于四川,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尤其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梦游感通寺简诸友》创作于杨慎游历感通寺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借用李白的名气来增添诗的韵味和深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提到的李白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厚度,借用李白的名气,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和追求。接着,诗中描绘的“海光浮树杪,山翠滴床头”展现了自然的美,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特别是“热想寒泉濯,春曾煖谷游”,表达了诗人对清凉泉水的向往和对春日游玩的温暖记忆,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最后的“暝钟萝月下,清梦一相求”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而美好的境界,仿佛在追寻着梦中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对自然的赞美,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充满了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白题诗寺,文箫雁韵楼。
李白曾在这座寺庙中写过诗,悠扬的箫声和飞翔的雁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文雅的氛围。 -
海光浮树杪,山翠滴床头。
海上的阳光照耀着树梢,山的绿色映衬在床头,呈现出一幅自然的美景。 -
热想寒泉濯,春曾煖谷游。
诗人热切地想要在寒泉中洗涤,回想起曾经在温暖春日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暝钟萝月下,清梦一相求。
在夜晚的钟声和藤萝、月光的映衬下,诗人希望在梦中与友人相会,展现了对友谊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色比作美好的回忆,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 拟人:将“海光”“山翠”赋予情感,使自然景色生动起来。
- 对仗:如“热想寒泉濯,春曾煖谷游”,形成了和谐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体现了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李白:象征着豪放与才华。
- 文箫:代表着优雅的音乐,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寒泉:象征着清凉和洗净,反映了对心灵的洗涤。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暝钟: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对友谊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被提及,是为了强调什么?
A. 他的豪放才华
B.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C. 增加历史感与文化厚度
D. 描绘自然景色 -
“热想寒泉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友谊的渴望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暝钟萝月下”意在表达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自然的感悟
C. 对友人的思念
D. 追求清梦的渴望
答案:
- C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同样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自然的赞美。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兼具自然描写。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相似之处在于对月光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均体现了浓厚的思乡情感。
- 《春望》(杜甫)则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与本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历代诗词选》:涉及众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帮助了解诗歌背景。
- 《唐诗三百首》:提供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增强对古诗的理解。
- 《明清诗词研究》:关于明代诗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