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01:55

凤去楼空事渺茫,晓窗惊喜见红妆。

玉环消瘦霓裳薄,飞燕飘零翠袖长。

追往昔,总凄凉。

西风庭院对斜阳。

群花散尽刘郎老,回首前程枉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去楼空事渺茫,晓窗惊喜见红妆。
玉环消瘦霓裳薄,飞燕飘零翠袖长。
追往昔,总凄凉。
西风庭院对斜阳。
群花散尽刘郎老,回首前程枉断肠。

白话文翻译

凤去楼空的事情变得渺茫,清晨的窗前惊喜地看到红妆。
玉环日渐消瘦,霓裳变得单薄,像飞燕一样飘零的翠袖漫舞。
追忆往昔,心中总是凄凉。
西风吹拂,庭院里斜阳映照。
群花已散,刘郎也已苍老,回首未来的前程,心中感到无奈与伤痛。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去楼空:比喻美好的事物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空荡荡的楼阁。
  • 红妆:指美丽的妆容,通常指女性的装扮。
  • 玉环:指王嫱(王昭君),用以象征美人。
  • 霓裳:指华丽的衣服。
  • 飞燕:指燕子,象征轻盈的形态和飞舞的美感。
  • 刘郎:指李白的别称,代表年轻英俊的男子。

典故解析

  • “凤去楼空”出自古代诗词常用的意象,象征失去美好事物后的空虚感。
  • “玉环”暗指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代表了美人的命运与历史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宛敏灏,近代著名诗人,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其诗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青春的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社会变革的时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常的感慨。开篇“凤去楼空事渺茫”直接点明了失去的主题,诗人在空荡荡的楼阁中感受到深深的惆怅。在描绘美人和飞燕时,诗人使用“玉环消瘦霓裳薄,飞燕飘零翠袖长”这样的句子,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更透出一种脆弱与飘零,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与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追往昔,总凄凉”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在此刻变得愈发清晰而痛苦。西风庭院的描绘更是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斜阳映照下的庭院让人倍感凄凉,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青春的消逝。结尾“群花散尽刘郎老,回首前程枉断肠”不仅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无奈,更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失望,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意象上层层叠加,展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去楼空事渺茫:失去的美好如凤鸟般不再,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 晓窗惊喜见红妆:在清晨的窗前,惊喜地看到那曾经的美丽妆容。
  • 玉环消瘦霓裳薄:比喻美人的消逝与无奈,霓裳不再华丽。
  • 飞燕飘零翠袖长:燕子的轻盈比喻无常之美,翠袖随风飘舞,象征着脆弱。
  • 追往昔,总凄凉:对往昔的回忆让人感到凄凉与无奈。
  • 西风庭院对斜阳:西风与斜阳的意境交织,营造出孤独凄凉的氛围。
  • 群花散尽刘郎老:美好的事物已消散,青春也已渐老。
  • 回首前程枉断肠:对未来的无奈与伤感,感叹过往与未来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凤去楼空”来比喻失去美好的事物。
  • 拟人:将飞燕与翠袖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红妆”与“霓裳薄”,形成音乐感与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无常的感叹,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青春逝去的惋惜,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高贵。
  • 红妆:代表青春与美丽。
  • 玉环:象征女性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常。
  • 西风: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凤去楼空”中的“凤”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
    B. 时间
    C. 悲伤

  2.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 A. 玉环消瘦霓裳薄
    B. 回首前程枉断肠
    C. 西风庭院对斜阳

  3. “群花散尽刘郎老”中的“刘郎”指代的是哪个著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但李清照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宛敏灏的《鹧鸪天》则更侧重于对无常与失去的感慨。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与意象的构建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