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毗陵彻公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
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
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
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白话文翻译:
我身处吴寺已是年老,黄叶在眼前反复观看。
早已听闻林中霜降,孤独的禅房里月光渐渐消逝。
井水通向远方潮浪,钟声与角声在寒风中回荡。
我早已有南游的约定,谁说礼节和拜访就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身依:依靠,处于某个地方。
- 吴寺:指位于吴地的寺庙,象征着隐居。
- 黄叶:秋天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林霜:表示秋冬交替时林中结霜的状态。
- 孤禅:独自修行的禅宗生活。
- 隙月:月光微弱,表明时间已晚。
- 井通潮浪远:井水与潮水遥远相通,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钟与角声寒:钟声与角声带来的寒冷感受,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南游约:南方游历的约定,表明对未来的期盼。
典故解析:
- 吴地:古时吴国所在地,现今江苏地区,以文化底蕴深厚著称。
- 禅宗:一种强调内心修炼与灵性觉悟的佛教流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他的诗多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尤其擅长写禅宗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岛晚年,他身处吴地的寺庙,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的心境与处境。首联“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将读者带入一个秋意浓厚的环境中,黄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提到“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禅意,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的“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声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氛围。最后一句“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表达出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尽管身处孤独的境地,内心仍怀有出游的愿望。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淡然态度,使整首诗充满哲理与情感,具有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身依吴寺老:诗人依靠在吴地的寺庙,暗示了他年事已高,选择隐居生活。
- 黄叶几回看:反复观看黄叶,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早讲林霜在:早晨听闻树木上结霜,说明秋冬的到来,增添了诗的清冷感。
- 孤禅隙月残:孤单的修行中,月光逐渐消逝,突显出孤独的情感。
- 井通潮浪远:井水流向远方,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与思念。
- 钟与角声寒:钟声与角声在寒风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已有南游约:诗人心中已有南方游历的计划,展现出他对未来的期待。
- 谁言礼谒难:对“礼谒”的理解,强调即使有困难也要追求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叶、霜、月光等自然元素比喻为时间与生命的象征。
- 对仗:如“钟与角声寒”,形成音韵的和谐感。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修行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虽然身处寂寞的环境,但诗人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淡然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寺:隐居与安宁的象征。
- 黄叶:时间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霜:秋冬的到来,象征着冷清与孤独。
- 月光: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 井水:人与自然的连接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叶”象征什么? a) 新生命
b) 时间的流逝
c) 繁荣的象征
答案:b -
诗人为何提到“孤禅”? a) 表达修行的孤独
b) 描述寺庙的环境
c) 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a -
诗中的“南游约”指的是什么? a) 去南方的旅行计划
b) 拜访南方的朋友
c) 参加南方的节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寄毗陵彻公》: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寄毗陵彻公》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及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贾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