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时间: 2025-01-08 21:3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作者: 贾岛 〔唐代〕
峰前峰后寺新秋,
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
鹤从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渡空江水,
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
谢公此地昔年游。
白话文翻译:
在高峰前后,秋天的新景色映衬着寺庙,
在绝顶的高窗中,可以看到肥沃的洲岛。
人在静心的状态中,听到蟋蟀的鸣叫,
而鹤则在栖息的地方挂着猕猴。
山中的钟声在夜晚穿越空旷的江水,
水边的月光使古老的石楼显得寒冷。
心中思念着悬挂的帆船,身体却未能前往,
谢公曾在此地游玩,留下美好的回忆。
注释:
- 峰前峰后:指寺庙位于山峰之间,景色优美。
- 绝顶高窗:指寺庙高处的窗户,能俯瞰远景。
- 沃洲:指肥沃的洲岛,象征着丰收。
- 人在定中:指静坐冥想的人。
- 蟋蟀:表示秋天的到来,蟋蟀鸣叫是秋季的象征。
- 鹤:象征高洁和长寿,栖息于安静的地方。
- 山钟:寺庙的钟声,传递宁静和神圣感。
- 汀月:指水边的月光,意象优美而清冷。
- 谢公:指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士,此地是他曾游玩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唐代诗人,以“入诗入画”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他的诗词常常蕴含哲理,结合道教思想,展现出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贾岛晚年,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在天竺灵隐寺停留时,感受到深秋的静谧与孤独,故作此诗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贾岛的《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的前两句通过“峰前峰后寺新秋”和“绝顶高窗见沃洲”描绘出灵隐寺秋日的清新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诗的第三句“人在定中闻蟋蟀”,则将读者的视角转向内心,体现出诗人对静修生活的向往和对秋天的感知。蟋蟀的鸣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思念。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加丰富,钟声、江水、月光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特别是“心忆悬帆身未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追求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引人共鸣。最后提到的“谢公此地昔年游”,则不仅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让人思考人与自然、历史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峰前峰后寺新秋:描绘了灵隐寺的秋日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
- 绝顶高窗见沃洲:从高处俯瞰,看到丰饶的土地,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 人在定中闻蟋蟀:静下心来,听到蟋蟀的鸣叫,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鹤从栖处挂猕猴:鹤的出现显得高洁,猕猴的描写则增添了一丝活泼。
- 山钟夜渡空江水:钟声悠远,穿越空旷的江水,渲染了夜的静谧。
- 汀月寒生古石楼:月光照耀下的石楼显得冷清,增强了孤独感。
- 心忆悬帆身未遂:内心的回忆与现实的失落形成对比。
- 谢公此地昔年游:历史人物的回忆为诗增添了深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蟋蟀的鸣叫比作秋天的象征。
- 对仗:如“峰前峰后”与“绝顶高窗”,展现了诗的工整和韵律美。
- 拟人:山钟的声音似乎有了生命,穿越江水,传达出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兼具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意象分析:
- 蟋蟀:象征秋天的到来,具有孤独感。
- 鹤:象征高洁与长寿,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山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力量。
- 汀月:月光的寒冷感,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谢公:历史人文的象征,连接了个人与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蟋蟀”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山钟夜渡空江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热闹的市集
- B. 寂静的夜晚
- C. 明亮的白昼
- D. 风雨交加的天气
-
诗中提到的“谢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谢安
- B. 谢道韵
- C. 谢家
- D. 谢宣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王维的诗更加侧重于描写山水的清幽,而贾岛则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是描写秋夜,杜甫通过对兄弟的思念,融入了人情的温暖,贾岛则更倾向于自然与个人内心的对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贾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