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所见》

时间: 2025-04-28 11:26:52

寒云漠漠暮天低,社鼓声中日欲西。

隔岸垂杨遮酒店,风帘移影照寒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云漠漠暮天低,社鼓声中日欲西。
隔岸垂杨遮酒店,风帘移影照寒溪。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云朵低垂,傍晚的天空显得昏暗,社鼓声中,太阳正慢慢西沉。
隔着河岸,垂柳遮住了酒店的门面,风吹动着帘子,影子映在寒冷的溪水上。

注释:

  1. 寒云:寒冷的云朵,象征着阴郁的天气。
  2. 漠漠:形容昏暗、沉寂的样子。
  3. 社鼓:指民间社祭活动中所用的鼓声,通常在节庆时响起。
  4. 垂杨:低垂的柳树,常常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5. 酒店:旅馆或酒楼。
  6. 风帘:风吹动的帘子,表现出微风的轻柔。
  7. 寒溪:寒冷的溪水,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婉约,常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春日书所见》创作于春天,诗人可能在游览途中,感受到春日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通过描写周围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诗歌鉴赏:

《春日书所见》是一首描写春日黄昏景象的古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诗的开头“寒云漠漠暮天低”描绘了一个阴沉的黄昏,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与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接着,社鼓声响起,暗示着节庆的气氛,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天色已晚,但生活依然充满了活力。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隔岸的柳树,柳枝低垂,遮住了酒店,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景色,也暗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在最后一句“风帘移影照寒溪”中,微风轻拂,帘子摇动,影子洒落在寒冷的溪水上,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云漠漠暮天低:描绘了一个阴沉的黄昏时分,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2. 社鼓声中日欲西:社鼓声传来,暗示着节庆的气氛,时间逐渐向晚,生活依旧在继续。
  3. 隔岸垂杨遮酒店:隔着河岸,垂柳遮挡了酒店的门面,表现出一种安静的生活场景。
  4. 风帘移影照寒溪:微风轻拂,帘子摇动,影子映在寒冷的溪水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寒云”比喻阴沉的天气。
  • 拟人:风帘的动作给人以生命的感觉。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均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日黄昏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宁静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云:象征阴郁和沉重的情绪。
  2. 社鼓:象征生活的节奏与活力。
  3. 垂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美。
  4. 寒溪:象征自然的清冷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日书所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吴龙翰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社鼓”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节庆活动中的鼓声
    • C. 自然现象
  3. 诗中的“寒云”主要表现了什么情绪?

    • A. 快乐
    • B. 忧郁
    •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吴龙翰的《春日书所见》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吴龙翰更注重黄昏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